【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界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与更新,学校和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科目更有必要引起相关的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会采取激励教育的模式,让孩子们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要对教学情况以及学生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运用激励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用口头激励或者环节设置的方式给予学生学习信心,从而提升教学水平。本文将从分析激励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找出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应用策略
一、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激励教育是一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以及回答表示赞同与肯定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进行思考,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提高自身语文学科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认可的一种表现。同时激励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激励教育力度不够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成绩,强调应试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忽略掉对学生的激励教育。而且传统的激励教育就会使得学习较好并积极发言的同学,语文学习的信心越来越高,中等学习水平并不喜欢发言的同学,语文学习的信心逐渐降低。长期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心理上形成极大的落差,认为教师并不肯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从而丧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1]
2.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现象就是教师点名提问时,可能会提问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并不完全正确,或者是说与教师备课的内容有所差别,有的教师就会不直接给学生进行反馈,直接让学生坐下,然后从教案或者是教材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2]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否定,很多学生就认为自己因为没有正确的回答问题遭到了教师的忽视,然后就选择不再主动回答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激励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教学方式滞后
传统的激励教育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以视频或者是图画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过程中很少的时间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激励教育的内容。同时,单纯的以信息化设备来进行课堂教学是没有活力的,不仅教师没有上课的积极性,也会相应地降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三、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记忆很重要。所以,语文教师更多的是采取硬性指标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和教学,但是往往这种教育的方式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公平的态度客观地对待和评价学生,认真耐心地解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不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以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3]
比如在讲述“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知道关于恐龙的哪些知识。当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说出恐龙的时期以及恐龙的样子、种类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表扬学生“同学们真棒,课外的知识积累真丰富!”然后再利用教学设备对恐龙的相关资料进行播放与讲解,增加学生对于恐龙的知识的了解,然后根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朗读课文。由于课堂教学中会有相对沉闷的学生,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平时积极的学生和上课比较沉闷的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的方式,让他们对课文进行阅读。
并在阅读中实时地纠正读音,然后称赞他们阅读的效果并进行鼓励。比如说“某某某同学的声音这么好听,是不是大声一点会更好呢?”[4]而且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交头接耳的同学,所以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警告学生。比如说使用“恐龙还能飞向蓝天吗?他是如何飞的呢?这么精彩的内容,你怎么忍心错过呢?”等等这些话语来侧面鞭策学生。
2.创设激励教育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情景化教学很重要,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某些语文素养和能力。所以在激励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比较有兴趣或者是感兴趣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来为学生建立一个趣味性的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用耐心的语言和有趣的环节设置来开展语文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5]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准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完成科学的情景创设。
比如说,在四年级的习作中有一篇“我的奇思妙想”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百变马丁》动画的片段,利用马丁每天都会变成不同的身份来开展不同的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他们想象出如果自己和马丁一样,那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或者说想要把什么东西改变性质,进行什么样的动作和行为等等。让他们开拓自己的思路,从动画片中寻找灵感,进一步的引导他们开始习作的练习,有针对性的加强一些动作、语言以及环节的讲解和引导。最后,还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对教师播出的片段进行故事的续写,为他们创设相关的情境“如果你是马丁,你会继续如何做?”从环节和口头上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达到教学目的。
3.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环节设置并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实践活动的环节,并在相关环节的引导中用肢体或者动作行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整理,理论知识充分了解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对书本中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说,在讲授“乌鸦喝水”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装有水的窄口瓶子。上课时,为学生播放《乌鸦喝水》的环节动画,然后小组讨论如何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这时候同学们就会有的拿起杯子直接喝,有的学生就会把自己杯子的吸管拿出来放到瓶子里开始喝。教师在这时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肯定。比如说可以口头激励的方式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喝到水。”然后再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何让一只小乌鸦喝到水?让他们阅读课文,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了石子,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呢?”[6]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实践活动中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对他们的学习的激励,也是对他们本身掌握能力的一种侧面激励。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及时地总结自身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进行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尊重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或者是体验式的教学来让他们对自身的学习建立信心,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邓虹.信息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 2016, 000(005):P.102-102.
[2]于爱红.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557(13):95.
[3]杨志文.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7, 000(032):95.
[4]王规荣.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师, 2017, 000(034):30.
[5]卢云江.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 (002):117.
[6]杨胜林.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