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对策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2期   作者:陈金凤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不断提出改革的要求,各个学科根据教育行业的要求精进教学方案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不断提出改革的要求,各个学科根据教育行业的要求精进教学方案、加入创新元素,探究创新教学方案。小学音乐学科本身有较高的教学价值,音乐本身源于情感、生活等,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也为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小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在音乐课堂中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便可以达到感受力培养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积极地探究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对策,创新地使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达到教学需求。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感受力;
        对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进行培养,目的不仅是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更多的是利用音乐这一元素,增强学生对“美”的认知,在其他学科中也使用自己的审美感受力获得美的体验,在审美场合中实现学生的自我肯定。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入手,站在小学音乐教师的立场,提出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小学生的活跃天性,为学生指定探究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地对教师布置的探究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探究教育的方式,学生对音乐的不同感受都可以综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品析经验。比如,在教学《柳树姑娘》这一首音乐时,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向学生提出“歌曲中的柳条是什么样子的?”“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景?”类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听歌、看歌词的方式对歌曲有一定理解后,在小组中进行思想结合,合作探究歌曲描绘的画面及富含的感情,以此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二、开展合作展示的教学活动
        音乐本身又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项实践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向学生布置合作展示的任务,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而提升音乐理解能力。比如,《我们的田野》这首歌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少对歌曲本身进行教学,重点向学生布置合作展示的任务,向学生提出各小组用自己想展示的方式展示歌曲。在这一项合作展示的活动中,有学生会使用舞蹈的方式,有学生会使用合唱的方式甚至是朗诵的方式,不管是那种方式都是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借助合作展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有较大帮助。
        (一)借助律动展开节奏训练
         本身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基础是学生有一定的乐理基础,从小学生角度而言,所谓乐理基础,不过是对其节奏进行探究,主要侧重点放在对音乐情感、音乐节奏的把握上,并非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高深的乐理知识。

在实践教学中,借助律动可以开展节奏训练,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听音乐只用到了耳朵,而身体律动需要学生控制自己的身体,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内容的教学中,用耳朵和身体同时感受音乐,增强音乐感受力。比如,在《愉快的梦》这一首歌曲的节奏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身体做出摆动,跟着音乐一起律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音乐意境中,自主跟着音乐节奏摆动,从而掌握音乐节奏型,增加学生对音乐的认知。
        (二)用创新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可以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分发学生乐器,让不同的学生拿不同的乐器,安排各种乐器持有者在音乐中应该打的节奏型,组织每位学生关注到音乐中的节奏型,将听觉与手上的行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在音乐中自己去听节奏,帮助学生训练节奏感。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手上有的乐器,也可以带着学生自制乐器,比如学生不同材质的饭盒,加上筷子、勺子的组合,不同材质搭配筷子或勺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来源便是不同的乐器。通过自制乐器的方式让学生用生活中存在的物件打节奏,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本身音乐源于生活的理念更能被学生理解。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节奏的训练中,这样的音乐课堂氛围才足够温馨,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态度也才会更加积极。
        三、利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在音乐课堂中,探究任务的布置可以增加学生的课程体验。教师将教学任务融入探究任务中,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比如,《森吉德玛》这首歌曲中有关于草原的内容,歌曲中前段也有使用马蹄声般的节奏,这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要点,教师将“草原”的内容作为探究主题,让学生绘制草原的美景图,画出自己对草原的理解。待学生展示画作后,教师再播放《森吉德玛》歌曲,向学生展示在音乐作品中本作者对草原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有更多的实践契机,对学生音乐兴趣的提升有较大帮助。
        四、结束语
        审美感受力的应用不止在音乐这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音乐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源自生活但最后却融于生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极性,为学生乐观感受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海娟.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探索[J].学周刊,2020(15):161-162.
        [2]吕迎春.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9):178-179.
        [3]刘江红.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J].北方音乐,2020(03):157+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