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积极促进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高职学校学分制的改革。当下学分制改革已经成为高职学校改革的热点问题,很多高职学校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开始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改革,但是很多学校因为自身的教学特点导致在改革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本文主要就当下高职学校学分制改革的现状,具体分析了其中存在问题,主要就学分制改革实施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学分制改革;困境;出路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教育事业也逐渐在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力提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具有重大意义,学分制的推行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是深化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模式的一个重大举措。近年来,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促进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主动实行学分制的改革。但是很多院校因为自己的特点或者是其他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改革面临着多重困境和矛盾[1]。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分制概述
学分制是衡量学生整体学习数量的重要指标,以学分来计算学生的学习量,由此来评定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并且大部分实行学分制的学校都会对毕业生设置最低学分,如果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学分达不到学校规定的最低学分就不会授予合格毕业生证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数量。除此之外,院校还会根据学分规则来进行教务事务的安排和学籍管理,努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重选择和方向,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和传统的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往实行学年制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较好的积极性,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竞争压力,除了学生之外,大部分的教职工也没有压力,学分制的实行可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之间的竞争力有所提高,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推进。学分制的实行能够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课程化”,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展开,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是当下高校教育事业改革的潮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性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的高教育层次,是国家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因此,高校实行学分制改革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潮流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高职学分制改革实施的困境
学分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学生和老师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教务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我国的高职院校学分制实行的比较晚,又加上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提倡高职院校的开创和建立,使得高职院校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增,为学分制的改革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是使得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要比一般高校更加困难。
(一)师资力量薄弱。学分制改革的实施基础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选课,根据学生所选课程的学习完成情况来进行学分的评定,而学生能够自主选课的前提是学校拥有较好的师资队伍和师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所选课程的质量和数量,才能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另外,由于连续几年的扩招,使得原本存在缺少师资力量弊端的高职院校面临专职教师严重紧缺的重大问题,一门课程只有一个任课老师的现象普遍存在,况且还有很多高职学校的老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素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知识层面相对狭窄,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教学质量和综合发展。
(二)实验和实训设备缺乏。高职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才能进行培训和发展,帮助学生整体能力的塑造和加强,因此实验和一些实训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身技能训练的必需品,但是很多高职学校在设备方面有所缺乏,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发展。
(三)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和灵活。学分制应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以便对学生能力和素养进行考核和估计,但是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分制管理制度比较死板,没有较大的灵活性。学分制的实施管理必须由静态管理和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很多高职学校在这些管理制度的实施方面不够完善和灵活[2]。
三、高职学分制改革实施的出路研究
(一)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高职学校学分制的改革一定要形成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务处的教学管理、自主选课和导师制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的规章制度制定,一定要保证各个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保证学分制改革的顺利完成。
(二)完善学分制改革的管理环节。对于学生的管理一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根据社会的变革方向,然后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这就需要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导师和任课老师的培养和教育。在学分制管理过程当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落后所导致的,因此学校一定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管理队伍:
1.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管理素养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2.对管理人员进行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在计算机的运用方面给予专业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使其能够熟练地操控计算机等电子设备。
3.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他们自身的责任感,同时也要适当的放宽教务人员编制,以此来满足学分制改革的需要。
(三)完善绩点制,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学分制的主要作用就是来衡量学生的完成课程数量情况,对于学习质量的反应并不是很强烈,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这就需要学生绩点制的配合作用,在学分制的基础之上实行绩点制有利于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另外,对于一些特定的课程,学校很难使用一张试卷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也就需要考核办法的相应改革,学校可以采用口试、市场调查或者是现场制作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估[3]。
学分制是高职学校教官管理能力水平的体现,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高职学校实施学分制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辅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锻炼和学习。高职学分制的改革应该以弹性和实用为主,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艳茹.?基于学分制的中高职数学内容融合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doi:10.3969/j.issn.1674-4896.2012.03.027.
【2】韩永霞,韩玉.?关于职业教育学分制的研究及其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7,(3).doi:10.3969/j.issn.1674-9154.2017.03.008.
【3】郑春华,高壮峰.?建立中高职衔接学分银行制探析[J].?职教论坛,2013,(3).doi:10.3969/j.issn.1001-7518.2013.03.005
作者简介:程震(1982.8- ),男,湖北襄阳人,硕士,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239000,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
基金项目: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探索与实践-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为例”(项目编号:2017zlgc031);校级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投资理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编号:2017zlgc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