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程标准告诉人们,读是每一个学科教学中,不同阶段中都少不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在小学上学时期要重视对语文学科的朗读。但现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主要是笔试的学习,在考试的影响下,学校对朗读不重视,在农村小学,由于家庭的不重视,学生就靠课堂时间,根本回家不读。所以对朗读不太重视,对朗读训练不到位,也就造成了学生开口不会说话,但考试成绩好的一种普遍现象。那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语文朗读呢?针对普遍现象,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做了如下的大胆尝试。
一、培养学生好的语文朗读习惯与能力
1、培养朗读兴趣,感受美好语言
一个学生要想学好各科课程的前提就是对课程有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所以要在课堂上时时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对朗读感兴趣,养成朗读习惯是重中之重。说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也是美妙多彩的,但由于年级低,孩子接触的少,造成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并不能在短暂课堂时间感受到语言的这种美,这样就需要老师的课堂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一味的学生齐读、分小组读、找个别学生读,就会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和意义,这样就淡化了、也可能磨灭学生对语文朗读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老师在课堂上要认真指导学生用什么方法提高朗读的表现能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对朗读有浓厚兴趣,从而达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语言的美妙。
2、培养朗读激情,感受意境
在朗读中会运用并掌握正确的读法语调,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朗读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而产生共鸣,达到人心的感染力。老师在领读时还要讲究方法策略,特别是领读较长的句子,一定要整句读来并断好句才能体现句子的整体性。如果长句或有难度的句子,教师要范读并领读,从而加深学生对长句子的理解,来达到跟读并能熟练的读。
3、加强学生对朗读作用的认识
学生在识记理解文章方面,朗读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触动学生思维,充分地挖掘文章的灵魂所在。同时,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弥补言语的缺陷,锻炼口才,提高自已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讲读结合,提升朗读效果。
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先指导学生如何理清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内容之后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不同形式朗读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5、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
音频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对朗读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如教学有趣的寓言故事《陶罐与铁罐》《鹿腿与鹿角》等,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文录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欲望,都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个性和动人情节。
6、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给小红花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得相应的在语文书上印上小红花,有的一个,有的三个,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小红花,这样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的方式与方法
1、重视指导,学会模仿
现在有的孩子在家就开始学简单的古诗背诵,但在背诵的前提下还要教会孩子诵读,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家长或老师可以先做示范性的朗读,家长可以多遍,老师一般示范读三遍,在示范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求学生先认真仔细倾听,仔细并认真倾听,学会哪里重读,这些都学会了,再进行模仿练习。家长和老师在示范朗读发音时要适当告诉学生什么时候重读、连读、声调、停顿的一些技巧,让学生在兴奋之余感受到像诗歌一样优美的语言。
2、形式多样,提高能力
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和热情,要通过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地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比如:采用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
①、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②、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③、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④、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⑤、比较读。每位学生都有好胜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更加努力。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⑥、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⑦、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长期而艰苦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朗读的重要性,还要一点一滴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朗读习惯,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训练,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只要有信心,在教学中不断的、反复的实践和反思,就会探索出很多有效的朗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有语感来提高朗读的时效性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