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2期   作者:王川
[导读] 园林工程建设的系统性非常强,关乎到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和安全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
        摘要:园林工程建设的系统性非常强,关乎到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和安全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城市园林绿化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构建起良好的城市园林生态体,对园林工程进行科学施工管理和有效养护,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空气质量,保证人们生活工作的舒适度,还可以有效缓解气候变暖,提高空气质量,对人类生态系统建设大有裨益。基于此,就园林工程施工建设与养护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养护技术;探讨
        1导言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发展得越来越快,城市中景观园林的形态也随之变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种植绿化是比较基础的一个环节,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作用,每一部分的建设都有可能会影响绿化情况,因此,如何提高绿化植物的存活率和确保绿化环境的成功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具体实施的部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逐一解决,才能促进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
        2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2.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时,应按批准好的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来进行具体的施工。施工前,要提前掌握设计图纸,详细了解施工要求,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案,并保证准备工作能做到全面。作为设计单位要落实技术交底事宜,根据绿化设计里的要求,所使用的材料一定要达标,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在绿化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一定要编好计划书,计划书里应该有绿化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工序、机械应用规划、材料数量、安全保障。
        2.2合理设计,因地制宜
        做好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是整个园林工程中的基础环节,要求相应负责人员提前做好对不同地域水文地质情况的勘察工作,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习性,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配置。在制定园林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要添加当地的人文景观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对原有自然面貌加以保护,在此基础上实现优化配置,降低施工成本。与此同时,还需要有效查验栽种植物的土壤,判断其酸碱性,选择宜栽植物,从而保证园林内部枝繁叶茂,健康发展。
        2.3加强园林工程的质量管理
        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加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规范。将施工企业相关部门与相应工程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改进,明确责任。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和安全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每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一个健全的企业施工管理制度,对于施工过程中很多不可控因素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包括材料材质的特殊性、外界的各种影响因素或施工过程中一些不可控人为因素等,成熟的施工企业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也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在建设项目施工前,施工图应根据现实的状况设计,并对施工图严格审查;在建设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技术和管理人员应认真阅读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与施工部门协调,严格监督和控制施工项目的质量。
        2.4 建立健全园林工程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园林工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园林施工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内容。科学体系的实施需要专业的管理者来控制。因此,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选聘优秀人才,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与考核,培养一支专业、全面、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同时,依照施工企业的管理目标详细制定规划措施,并根据规划措施制定相应的工程进度计划,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
        2.5 苗木选用及准备
        依据绿地工程设计效能,选择较为适合的苗木。针对建筑群体和住宅区,要结合群体心理,可在实际栽植时选择大体量的壮龄树木,使进入区域的人能够切实感觉到园林绿地是早就存在这里的。因此,树木大小的选择要与建筑工程、绿化空间规模相匹配,注重协调性。在进行大树移植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先在移植树木周围挖宽 35cm 、深 60cm 的深沟,保证被移植的树木能不断生出较密的根,为移植创造适宜的条件。而对于切根的直径,通常是树木干径的 5 倍左右。


        2.6 重视园林养护工作,提升养护队伍综合素质
        所谓“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就是说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应当重视当地园林维护工作,建立专门的园林维护队伍,并在施工现场全面实施维护管理工作。开展施工养护管理的时候,需要与现代化先进施工管理技术相结合,对管护人员定期进行相应业务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综合管理素质和专业管理技能,并积极听取管护人员的合理建议,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调动管养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园林施工质量和养护水平。
        2.7 园林绿化工程的验收
        园林绿化工程结束后,负责施工的一方先要展开自检,完成自检而且真正达标后,再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联系,根据相应的执行标准,针对已经竣工的工程,切实做好严格验收。验收达标后,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对验收单进行实际的填写。在验收完成之后和交付应用之前,进一步对施工养护管理展开实际的监督工作,让绿化工程的真实效果能得以实现。
        3园林养护技术分析与提升举措
        3.1园林的灌溉和施肥
        在生态风景园林的工程施工结束后,后期还需及时养护栽种的绿色植物,并检测土壤中的水含量和水质,科学合理地设置每天的浇灌时间,以保证树苗成活率。同时,施肥也是绿色植物养护必不可少的操作,可帮助树苗更好地茁壮成长。
        3.2 园林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病虫害是影响生态风景园林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园林中的树苗遭到病虫侵害时,应准确判断病虫的性质再对症采取防治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其一次性消灭后,还要在后期定期喷涂防虫药物,以更好地避免病虫侵害再次发生,影响生态风景园林的景观质量。
        3.3园林的修剪、除草和整形
        生态风景园林的养护工作人员应做好包括清除野草、松土、修剪树木等景观日常维护工作,及时剪掉枯死的枝干,以避免新栽种的树苗被争夺养分,帮助树苗更好生长,避免顶端生长,增加生态风景园林的美观性。
        3.4园林后期的支撑和固定
        我国大部分生态风景园林建设中,大量栽种了乔木,但由于其枝干较脆弱,需对其额外增加外界支撑,以帮助其固定枝干和稳定根系的伸展生长,避免因遭受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而受到损坏,不利于乔木的正常生长,影响生态风景园林的景观质量。
        3.5排水工作
        在生态风景园林景区中,做好排水工作,是防止暴雨等恶劣天气对景观造成严重破坏的重要预防措施之一,同时也是保证土壤内水份充足以帮助植物生长的重要前提。应根据园林景观的地形、树苗的栽种时间、气候天气等来设置不同的浇灌方式,掌握现行的排水知识和技术,避免浇灌过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项目管理不仅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而且对企业综合效益也有影响。近些年随着园林建设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逐渐增多,园林建设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做好相应养护工作,实现管养结合,综合发展,促进我国园林工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昊,杨胜,陈红舟.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18(24):167.
        [2]张震.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8(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