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语言积累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并非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一定的方法挖掘汉字的特点和魅力,展现汉字的潜在内涵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积累更多汉字,并将学习的汉字运用到学习中和实际生活中去。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一年级语文为例,对语文识字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方法;识字兴趣
引言: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识字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开展的必要条件。学生识字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学习的效率,特别是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影响。识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他们学习的一大难点,由于新课改对于识字量的增加,加上大多数教师的方法是要求学生们重复书写,加强记忆,使得学生对汉字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识字兴趣难以提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创新、摸索、总结出更好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识字量。
一、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现阶段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识字量是非常大的,使得一年级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比较困难。另外,在教学实践的开展中,教师一般情况下就只是将关注点放置在学生部首、笔画、笔顺、正音的学习上,或者传授给学生“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在识字上也仅仅的局限在课内教材上,很难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识字。在这样的模式下,就会导致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严重的缺失兴趣,最终识字的质量和效率也是比较低的。导致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降低体验,出现不足或错误等,使识字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是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积极的改正和完善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方法的研究
(一)运用多元策略,激发识字兴趣
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识字的过程中展现积极性、不断的调动自己的思维等,让学生的识字变成一种愉悦的体验。所以,教师就可以不断的运用多元策略等,促进学生的识字兴趣得到更好的生成。
1.情境识字
一年的学生思维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喜欢直观的东西,因此,通过情境化的方法,有利于让学生轻松掌握相关汉字,以及学会区别形近字。例如,在学习“乌”和“鸟”这两个字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采取情境对比的方式。如“假如鸟没了自己的眼睛,就看不清东西,眼前就会变得乌黑,找不到飞行的方向…”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对比和记忆。借助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运转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2.看图识字
对于初步接触识字的孩子,可以通过图片识字,直观展示加深记忆,既形象又不枯燥。比如:一年级学习的火、山、日、月等这些象形字。一图一字,是最简便的实际方法,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渴望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的欲望。同时发挥了小孩子的特点,看图识记,就像最初认识家人一样,通过模样记得更牢。
3.故事识字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把生字编成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识字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特”可以编成:从前有一座寺庙,旁边有一头牛,你说奇特不奇特。也可以通过一个故事的内容引出生字,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刺激认识生字的欲望。这个需要提前准备故事内容既要包含所认生字,又要能抓住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编故事,要注意的是切记不能为了编字,讲故事生搬硬套地把字拆卸,硬凑。
(二)贴合实际生活,展现汉字魅力
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是比较强的。因此,在小一年级语文识字的指导中,应该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下获取知识,使文字魅力得到展现,因为生活和识字是紧密联系的,识字是为了在生活中使用,生活中识字更直接、更方便。如,对于日常中学生遇到的字,都可以让学生及时的记录并且制作成卡片。如广告牌、商品名,都是学生识字的机会。在后续的课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的识字卡进行展示和交换,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的哪里见过汉字等。让学生在无形当中积累了汉字,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是没有空间和时间限制的,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汉字学习,这种开放的形式学习活而有效、学而有趣。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字,发现识字的快乐,调动识字的积极性,通过收集、积累增加识字量。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如:对于“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财、赔、购、贫”这些字除了死记硬背的方式,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扩词理解。如,房子、汽车都是家里的“财”产;做生意可以赚钱,也可能“赔”钱,“购”物要花钱等。
(三)背诵经典文学,提高识字效率
我国古人在识字效率上是非常高的,之所以识字效率比较高,主要就是古人在识字的过程中专注力比较集中,孩童会在认识2000字左右的汉字后再开展阅读。所以,在引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一些经典文学引入进来。如《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等。借助这种句短音谐的方式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的认识汉字,并在潜移暗化当中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带领学生开展《三字经》的背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三字经》当中1000多个汉字,也能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含义,变得更加明理。让学生在无形的过程中受到更多做人道理的熏陶。
(四)结合汉字特点,进行归类识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历史,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因此,在引导学生识字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每个汉字的特点,进行归类识字。归类识字的既是学生的常用识字方法之一,也是老师很好指导学习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高效、有趣,而且便于复习。比如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同时也包含了结构的分类。常用有六种:左形右声,如:清、松、渔、情;左声右形,如:功、领、战、飘;上形下声,如:露、花、岗、草上声下形,如:烈、忘、贷;内形外声,如:闻、闷、问;外形内声,如:圆、阁、赶、厅、近。这种字的识记方法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识半个字”根据声旁识音,根据形旁猜意。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类识字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类”,不能太难,否则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有效掌握,毕竟归类识字主要适用于已经有了一定识字量的高年级学生。
另外,还可以通过会意字识字。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属于六书中的一种。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4课《日月明》是一篇集中学习会意字的韵文。像“鱼羊鲜、小大尖、人木休”等等,简单地说就是看到字形就能知道意思的字,学生很喜欢这种即可拆分读记,又可猜谜游戏识记。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字形从中发现了字的奥秘和趣味激发了他们不断探索的愿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识字是其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后续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学生识字的好坏,将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汉字的基本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字,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学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与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运用。
参考文献:
[1]林敏仪.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浅议[J].好家长,2016(11):53-54.
[2]顾卓筠.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预习策略[J].名师在线,2019(04):65-66.
[3]陈颖.浅谈低年级语文识字教材的艺术[J].教育界,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