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邓丽寒
[导读] 新时代教学模式向小学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要】新时代教学模式向小学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着重进行培养,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源动力,也是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基础。在如今新课程慢慢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学科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今天要谈及的是小学语文这个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该怎么去优化语文学科的教学。语文这个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环境与生活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状态,以现实生活为大背景,以课堂的教学为辅助,引导学生去探寻语文这个学科的奥妙。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实施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动,使得现阶段的小学教书育人的思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课程教学体系的改进和课程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方面,以及课程教学整体质量提升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值得肯定的。这些进步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随之提高,而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创造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密切相关,二者互补。小学语文学科方面,经典诵读在学习中的渗透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身为授课的老师,要花心思去丰富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而不是继续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消化的教学模式是万万不可取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本就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而且有些技巧方面的学习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习好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把这些灵活的东西讲 “活”讲鲜明,将这些知识点转化成学生们能学的懂,吃的透的东西。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如今的语文课堂中,传统的阅读思维仍旧充斥着整个课堂,阅读的模式单一,阅读内容的匮乏,主要还是以课文的阅读和单篇的阅读为主,课本是老师教学的主要媒介,老师课堂教学的开展是以教材课文为单位进行的。课堂教学是采用“灌输”为主要模式,通过老师按照课本顺序的讲解,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并加以掌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仍旧是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灌输”,而学生就是被动的接纳,最后老师就用成绩的好坏来评判教学的得失。在这种教学中,老师并没有注意到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是对学生学习特性的打压。当今教育部要求的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如何在四十分钟之内获取到最多最精华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学的轻松并且能够吸收掌握,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现阶段,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老师这个角色在课堂当中的主导作用,并且要确立学生的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要把传统课堂当中的“教”的重心转移到当今课堂的学生的“学”当中,把传统课堂的“老师到底应当怎么教”变为“学生到底应该怎么去学”上来,并且课后还需要不断思考反省自己到底在课堂上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到底学的好不好,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我们需要将这个“省”着重地放在课后,以此在不断的学习和反省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核心素养要求下的经典诵读策略
        经典诵读的教学模式,是对阅读诵读教学内容的一种改进,其主要内容是对相关的课文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在不同的课文和经典中培养不同的能力。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根据这个单元的主题,进行经典诵读读的教学。举个例子,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导入名著经典《西游记》的诵读,老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章节让学生进行诵读,通过导入名著经典的诵读,以此来培养学生多维的学习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以及名著经典的理解,借助经典诵读去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在教学期间,阅读质量的好坏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有经验的师者,在课堂教学时总会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思想上的共振,从而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不是自己的学生获得了多么好的成绩,而是使学生在快乐当中去取得成绩,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会让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随教学内容的不断推进,去不断的完善提升自己教学方法,把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使得他们可以快乐地进行学习。
三、老师对于名著的范读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经典的诵读作用显而易见,但是它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良好的诵读能力。诵读可以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具备的一种能力,可是真正能把一篇文章朗读的具备感情色彩能感染人的又能有几个。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朗读的能力不容忽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那么在朗读训练中老师的范读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能不能达到预期的作用,与老师的范读息息相关,一名语文老师好的范读,甚至能让学生透过文章去看清人物的形象,听清人物的声音,看清文章描绘的风景,清晰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等等。老师的范读,最直观的就是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范读去感受到老师的情感,再透过老师的情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一名语文老师好的范读,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和熏陶课堂上的学生,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经典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视。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具备良好的诵读能力至关重要,良好的范读是架起学生与课堂内容交流的桥梁,范读的好与坏也是一名语文老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它能非常直观的反应一名语文老师的课堂感染力。所以不管是在备课的时候还是在闲暇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注重自己朗读能力的培养,努力让自己做一名可以成为范读榜样的老师[2]。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课堂中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连接,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还有助于其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绽放这个时代所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蔡文华.浅议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经典诵读[J].中国新通信. 2019(07)
        [2] 罗艳林.以经典诵读为载体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