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引领仪式教育新发展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2期   作者:张轶群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少先队活动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必要构成元素,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仪式教育现在已经成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核心教育模式,对于少年儿童感知教育、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等方面皆有重要的作用。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代仪式教育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本文对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度的思考,由此来促进仪式教育的新发展,以下就本文这方面的观点进行讨论。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仪式教育;新发展
        引言:儿童的生命成长历程要发生和经历各种不同形态的丰富活动,仪式作为儿童活动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儿童的行为、意识、态度、感知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仪式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少先队德育教育的核心要素。近些年以来为了迎合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建设,新型的教育模式和途径开始出现,仪式教育作为其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赋予了少先队活动课程以生命力。
1.少先队活动课程与仪式教育的关系
1.1 仪式教育是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最主要的内容
        少先队活动建立在少年队组织维度之上,迎合了学生的思维特质,是儿童行为教育的重要构成载体。少先队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小学阶段就要开启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建设历程,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比如相关的入学仪式、升旗仪式、入队仪式、离队入团仪式、升级仪式、演讲仪式、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毕业仪式等各方面的教育仪式。在少先队组织活动中,入队仪式和离队入团仪式教育是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启蒙的有效工具。这种仪式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少先队团队的凝聚力,组织的建设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一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使学生充分认知少先队组织的思想内涵。
1.2 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有利于仪式教育的系统性发展
        传统的仪式教育主要强调的是要学生体验教育的内容,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凭借着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建设,为仪式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使其科学性、系统性程度大大加大。比如学生加入少先队开始,仪式教育课程就伴随着学生的整个课业活动和学习周期。第一,学生在入队之前所接受的队前教育涵盖入队仪式的参与,学习少先队规范和准则,明确少先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深度认知少先队组织的基本性质。第二,了解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少先队之间的关系,秉承少先队的优良传统,坚持少先队的基本信念。第三,加入到红领巾小社团组织,建立少先队组织,开启入团前教育工作,提拔优秀的少先队员,并且把他们作为共青团的发展对象。第四,在离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举行离队仪式,总结入队教育理念。借助于入队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仪式教育的发展历程,丰富仪式教育的内容,优化仪式教育历程,实现教育由体验向实践的过渡历程。
2.少先队仪式教育活动课程建设的意义
2.1系统课程建设优越性的表述
        系统科学的课程建设,可以使仪式教育的形式与实践进行紧密联系,现代仪式教育同教学主体的认知、情感、意识、行为进行了紧密的联系,以此教育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非常重视过程性的仪式教育彻底改变了传统仪式教育重“式”轻“仪”、重“结果”轻“过程”的缺陷,将形式与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使这种教育形式在融会贯通的道路中走的更远。
2.2 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位,把生活与实践进行深度结合的课程内容的设计,可以有效改变传统仪式教育理论丰富、实践薄弱、受教育者诸多,但是参与不足的教育现状。
        在仪式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迎合少年儿童的发展特质,使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制定数量诸多的实践作业。比如带领学生观看革命英雄主义性质的电影,之后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并且讲述英雄故事让学生听。

在实践课结束之后,开始训练课,要学生投身于宣传英雄主义革命思想和事迹的过程中,做一些有关题材的公益活动,读一读“红领巾好习惯”,写入队申请书,并且采用访谈的方法采访身边的人,要他们讲述红领巾的故事;训练课结束之后,要学生学习唱队歌、系红领巾、行队礼、执队旗;仪式进入尾声之后,要学生做星星火炬徽章,闯“勇敢者之路”,写作红领巾梦想,找出自己热爱的偶像,如雷锋、新时代好队员等,并且以做宣传画等形式宣传他们的事迹。这些非常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迎合了学生的需求,满足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诉求,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位的仪式教育理念。
2.3 体现出资源创新的价值
        仪式教育开启的意义在于,摒弃传统仪式规范中的形式之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创新,体现出现代教育的先进性。
        仪式活动作为课程的高潮部分,呈现出较为广袤丰富的社会资源。例如,在组织学生入队活动的时候,通过慕课、网络视频、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不同的形式使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群对于活动进行祝福和礼赞;通过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如少先队卡通形象的人偶作品,为仪式平添乐趣和生机,激活仪式的生命力;通过父母的参与,让家长和学生一起佩戴红领巾并进行合影留念,制作感谢卡以及展开后续活动,这些整合社会丰富资源所开启的创新活动可以要学生在丰富、隆重的仪式中把这些美好的瞬间回忆载入成长的回忆录,成为隽永的回忆。
3.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引领仪式教育之措施
3.1 以学术为主体,提高队员的参与度
        少先队活动课程的设置主要主体是小学生,因此在活动中要以队员为本位,提升他们的参与度非常有必要。使队员可以亲自参与到少年队活动的建设过程中,推动仪式教育的全面开启和发展。
        在活动开启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队员的情感诉求,要队员说出一种或者多种自己喜欢的仪式活动;其次,尊重队员的选择,要队员自行设计仪式活动内容,使其积极参与到活动仪式中来;再次,赋予队员选择的权益,让队员自主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活动内容,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被队员认同和接受,得到队员的支持,使少年队活动课程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丰富性,充满生命活力。
3.2开展多元评价,提升仪式教育效率。
        传统的仪式教育实施力度不够,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评价形式单一枯燥,主要采用传统的以辅导员为主的评价方式,极大地限制了仪式教育的发展。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开展,可以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提升仪式教育的效率。
        首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应该从由辅导员的单一评价向队员的自我评价、小队成员互评、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组织竞赛评价等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迈进。
        其次,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评价要迎合队员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利用口头评价、文字评价、信息化评价、网站平台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激发起队员的参与热情,提升队员参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积极性。
        再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包括课程学习评价、实践活动评价、课外综合评价等多项内容,这个项目对队员学习过程中的全部内容进行了评价。
        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队员在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中不断进行自我认知,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活动体验,同时也是促进少先队仪式教育活动创新发展的路径。
结语:综上所述,仪式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为悠久,它渗透在少年儿童教育中,促进了其发展方向。随着意识形态的教育的全面开启,国家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在仪式教育中的地位。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证明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对于促进仪式教育新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少年儿童品德形成以及人格修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引领仪式教育新发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潘丹.仪式见证成长——例谈“八礼四仪”在少先队活动课程中的育人功能[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237-238.
[2]杨和平.以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引领仪式教育新发展[J].甘肃教育,2019(0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