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三观与人格。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情感教育时,需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和特点的掌握,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才能根据本身的情感创设相应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变革,其中展开对语文的情感教育正是大趋势下所提出的新要求之一。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充分掌握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情感教育同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渗透情况并不容乐观,在未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通过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考核评价等几个环节实现情感教育的全面有效渗透。
1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1.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不仅仅需要展开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更需要展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学中展开情感教育渗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从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探索中掌握到一些综合能力。如在对《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春中所蕴涵着热爱的情感内容进行挖掘,由此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同自然相处,做绿色节能环保发展社会的倡导者和保护者。
1.2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语文教材中的选课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缩影,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表现,更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基于初中语文教材展开情感教育活动,其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实现了对教材中所蕴涵着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传承和发展[1]。
2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如今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非常死板,当今的学生普遍拥有非常强烈的个性特点,教师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只是满足教师自己的教学设想,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没有真正改善。另外,当今初中语文教学的考核与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偏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成绩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样的方式虽然符合应试教育的要求,但是对学生自身却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知道对学生进行应试教学,注重考什么教什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情感教育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每个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只会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死板和消极,进而导致无法灵活地运用学到的内容[2]。
3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3.1营造和谐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且轻松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他们情感方面的体验,保证语文学科实际教学的质量与成效。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背影》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回忆,感知父亲曾经为自己所做的感动事情,积极主动的指引学生感知到父爱的重要性,调动出学生参与到语文学科学习活动当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之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父亲》,让学生聆听此歌曲,并且跟着此歌曲感知课文内容,调动出学生热爱父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将语文课本内容和自身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调动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得到情感方面的感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体验,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程学习活动当中,深入挖掘他们深入探究与学习的欲望。
3.2立足文章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情感进行激发,让学生的情感教育得到升华和优化。在此,教师就要紧紧立足文章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教师针对《我的母亲》教学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的描写语言出发“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这些比较普通的话语,却展现出了母亲对孩子所形成的关心和爱护。教师让学生体味其中的情感,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父母的情感。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所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在回忆之下,也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教师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能够学会感恩,报答自己的父母。以文章教学为基础,让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激发,情感教育得到完善和升华[3]。
3.3结合实际生活,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所承担的情感教育任务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认知。情感教育不能与实际生活脱离,应让教学内容回归于生活,融入生活,从而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如在教学完《我的母亲》和《背影》后,通过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深化情感体验,可促进学生更好地与教材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3.4依托多媒体,渗透情感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有效辅助情感教育。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视频,将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再现,能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本内含,更准确地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达到与作者和课文人物的情感共鸣。如在对诗歌章节的讲解中,可适当增加背景音乐,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3.5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给学生的情感增添色彩
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进程中,各种先进科学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已经融入到了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其以生动、趣味性的特征充斥着语文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突显着重要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有关内容时,语文老师考虑到有些学生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亲身经历过济南地区的冬天的场景,所以无法确切的体会到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于济南冬天的执念以及温情。因此,其就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把济南冬日生动的景色用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出来,让学生借助这样生动的画面了解老舍写到的:在冬日青黑的松树尖上点缀上微微的白雪就更好了,让学生通过对济南冬天这样绝美景色的解读,感受作者会对家乡热烈的想念之情,从而推及到学生自身,逐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推进整个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效果[4]。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我国初中语文课程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地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充分运用其中。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主动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依照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心理特征,将情感教育全面融入其中,指引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形成准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庆军.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45.
[2]陈森茂.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14):194.
[3]卢仙鹏.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2):100.
[4]潘灵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