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创新教学。但是从实际教学看,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问题,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确保学生阅读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语文教师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正在实行的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时的创造性和探索性,而语文阅读教学也就不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而不是以教师的理解和讲解来替代学生的感受。在这样的理念中,可以将其总结为“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强调阅读本身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生成长、生活、学习以及发展的必要因素,更是学生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与人需要睡觉、吃饭一样。新课标中指出: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能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阅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学会使用多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且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在高尚情操的熏陶下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多样化方法开展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阅读教学发展不是很好,影响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阅读教学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阅读兴趣不足
有的学生不喜欢读书,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都不喜欢;有的学生阅读比较马虎,也很少摘抄笔记;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很少阅读。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任务重,导致学生不喜欢阅读。
2.2阅读内容比较单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故事书,很少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这样虽然也是阅读,但是阅读效果不理想,不利于丰富学生知识体系。此外,阅读量不足主要是由于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书较少,导致学生很难进行大量阅读。
2.3忽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沿袭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也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学生在阅读课上不喜欢发言,同时课堂无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导致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措施
3.1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必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因为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无法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率和水平,一旦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不感兴趣,就会使他们更加不能认真听讲,从而严重阻碍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为此,教师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有效且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帮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收获阅读知识和享受阅读的乐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促使学生开展一切行为活动的唯一动力。一旦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差异特性准确地掌握他们思维模式的兴奋点,并且能够将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地利用起来,进而逐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以及推动教学高效进行。
3.2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由于班级当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实际教学时,为了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成绩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有针对性在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划分的原则和要求,科学地将6-8个学生划分为同一个作文学习小组之后,根据学生的层次为其安排相关的作文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在这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积极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进行作文的深度思考和学习。也可以定期地组织主题作文、读后感写作等的活动,引导小组学生自主的进行材料收集,按照相关的作文要求来进行构思和练习,并在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这样才能利用思维冲击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灵感。
3.3设立激励评价
一个科学合理的激励评价体系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设立有效的激励评价体系,总是对学生采取统一的激励评价标准,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使学生心理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整体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设立有效合理的激励评价系统,很多时候评价激励不仅可以有效地深化阅读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使他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收获知识。当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附于教学评价,而有效的教学评价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外,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在设立激励评价体系的时候,还应尊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采用不同且有针对性的评价,对待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并对其加大日常阅读的训练力度。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好课堂评价语言的尺度,要采取最恰当的语言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一个恰当的语言激励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进而不断提升学生对阅读学习兴趣。
3.4课外拓展
对于盲目开展的课堂项目会让学生走进无穷无尽的窘境,让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感到手足无措,进而还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开展相关课程的课外拓展,首先了解每个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析,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探索研究更深刻的问题。课外的拓展阅读不但可以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阅读层面,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的主动性,对课内学习产生一定的辅助性。因此,课外拓展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多的兴趣。
结束语:总之,青少年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技巧与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做铺垫。面对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教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会思考,学会迁移和运用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42-44.
[2]闫冰,张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5):325-326.
[3]刘克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119-120.
[4]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
[5]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0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