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谢莎莎
[导读] 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项瑰宝,凝聚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项瑰宝,凝聚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他所刻画的意境,也能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是让他们对内容进行诵读并分析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更需要通过古诗教学让班级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具备的魅力。所以本文主要分析语文教师如何在对初中生开展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希望能提高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师;古诗文;初中生;传统文化;思想品质

        前言:古诗文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初中生在对古诗文进行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诗文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也能从中获取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所以语文教师需要抓住古诗文这一教学载体对初中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立足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认知以及行为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对古诗文进行合理的鉴赏,更可以通过古诗文学习树立优秀的思想品质与精神内涵。
一、语文教师需要对古诗词全文进行分析,找准传统文化的渗透点
        语文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是让他们对内容进行诵读并分析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更需要通过古诗教学让班级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具备的魅力。在对初中生进行古诗文进行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认知该项教学所具备的教育价值,重视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认知,也能对其进行弘扬和传播。因为古诗文和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身在课堂教育中所具备的引导作用,引导初中生对古诗文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在此基础才能对其进行传统文化的合理教育。本文认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古诗文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合理找准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切入点。
        例如在对初中生开展“过零丁洋”课堂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首先让班级学生对古诗内容进行阅读,分析作者进行古诗文创作的背景。然后引导班级学生运用白话文分析文章内容,或者是借助自己的话语对古诗内容进行表达,引导他们对古诗内容进行阅读和情感思考[1]。语文教师在班级学生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将学生一些分析不正确的语句提取出来并进行完整的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该首古诗有着一定的了解。此后语文教师需要引导班级学生对古诗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情感分析,去感受作者文天祥所要表达的创作情感。在学生表达自身学习观点之后,语文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总结,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合理的阅读学习,在感受文天祥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感之后对学生开展热爱祖国以及热爱家乡的优秀传统化教育。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对古诗文内容进行学习和了解,也能立足古诗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二、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古诗文创作背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初中生参与到古诗文学习中
        研究指出初中生在对古诗文进行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不能对作者所表达情感态度进行有效的思考或者是在阅读过程中存在断句的错误问题。所以语文教师要想在古诗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则必须要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有效的理解,给他们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才可以对古诗词或者是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将其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思考。不同的古诗文创作背景不同,也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情感态度,所以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诗词背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例如在对初中生开展“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堂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首先为班级学生讲解李白创作此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创作在王昌龄被贬官之后,李白对此感到十分的惋惜并在这种情况下作诗[2]。在诗词中,李白表达出自己对王昌龄的情感。所以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抽签选择学生扮演李白以及王昌龄等人物角色,围绕王昌龄被贬与李白诗词创作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以吸引初中生参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李白所要表达出的创作情感,更好地感受到二者之间的友情。这样可以引导班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友情进行一定的思考,也能结合当今发展对友情的重要性进行认知。
三、语文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教学,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教育
        研究指出语文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挖掘其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并结合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班级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初中生实现全面发展。虽然统编教材中收集很多古诗文,但是不能否认由于历史流传等原因,很多文化出现保留不全的现象。所以语文教师可以立足古诗文教学进行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展,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多的了解与认知。
        在对初中生进行传统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除了要引导他们对诗词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对作者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进行认知之外也应该结合具体诗词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拓展。例如在对学生开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文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除了要讲解基本的诗词含义之外,也可以结合少府这一官名对班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知识拓展[3]。语文教师也可以围绕三秦对学生进行历史发展的讲解,引导班级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当时的生活状态进行一定的了解。通过实施这样的古诗文拓展教育,语文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对古诗文的创作主旨进行深刻的认知,也能够对其内容进行深刻的了解。学生也能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传统文化进行领悟,在继承创作者豁达品质的基础上也能树立高远的人生志向,在乐观面对生活的同时为了明天而奋斗。
        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认知特点组织他们开展“传统文化我知道的”交流活动。让初中生分析自己所学的一些古诗文内容中所凝聚出的传统文化思想,或者是思考古诗文和自己所了解的民俗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样有助于班级学生对所学的课程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也能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对我国所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一定的理解和思考[4]。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班级学生组建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小组,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搜集和理解。重点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渗透的意义,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思考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也可以结合小组成员的意见制定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结论:综上可知语文教师需要抓住古诗文这一教学载体对初中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立足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认知以及行为意识的培养。本文认为语文教师需要对古诗文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合理找准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切入点。同时,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古诗文创作背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初中生参与到古诗文学习中。此外,语文教师也需要围绕教材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教学,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教育,让班级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具备的魅力并树立优秀的思想观念与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41.
[2]叶家政.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9(09):116.
[3]张莉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26-27.
[4]蔡沐芬.刍议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书育人,2016(26):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