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目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以审美阅读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而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让教学审美阅读教学的开展带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做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引导学生从应用思维出发,在阅读中完成深度的思考和具体的应用,能够提高知识理解认识的深度,也让审美阅读的开展能够有效进行。在教学的设计中,需要重视写作与审美阅读的关系,以阅读理解、知识应用、审美思考、阅读反思为方法,保证读写结合的落实,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下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前言:小学生个人知识认识较为浅薄,所以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就容易陷入硬性接受的方式,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也不能在阅读中获取到知识应用方法,缺乏情感上的感受体会,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读写结合的应用让课文阅读有了新的路径,不再是单一性的解析,而是从个人认识为出发,进行理解上的写作延伸,这能让小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探究,也能做个人思想看法的表达,得到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的意义
读写结合可以改变接受式阅读的情况,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而读写的开展可以促进应用思维的深入,让阅读探究带有思想认识,可以实现高效阅读下的思想共鸣。阅读中的写作开展还能实现阅读审美的内化,表述个人情感,引发个人想法的转变,实现素质教育[1]。这些优势能够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高,实现教与学平等关系的建立,从而使学生做探究性的互动学习,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成长。
二、读写结合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以写作总结为方法组织探究阅读理解
语文知识教学都是以阅读为先导,只有对课文进行了有效的理解才能对其中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感情做学习,但是小学生缺乏阅读能力,特别在探究教学环境下,部分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理解认识,容易陷入阅读理解的困境。对于此,读写结合的构建上就以写作总结为方法,组织对课文中的段落做缩写,然后再做整篇课文的缩写。这样在写作总结中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够被带动,探究阅读也能有效地进行,可以实现阅读方法的培养[2]。例如,在《记金华双龙洞》这一课,可以先组织课文朗读,让学生了解这篇游记的写作顺序,然后组织全文结构的分段,并以分段结构做缩写形式的写作总结,可以保证对课文写作结构的理解认识,便于阅读探究思维的落实。而在教学的最后可以组织全文缩写和读后感的活动,让学生将双龙洞的介绍做一个提炼,分析作者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也让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二)以写作应用为方式开展基础知识应用
写作应用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以让基础知识的理解得到认识上的延伸,并且强化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需要有效理解其中的基础知识,这是语文学习的必要过程,只有对基础知识有正确的、规范的理解认识,在阅读和写作中才能有效应用。
但是以往的教学中,阅读中的基础知识认识都是以讲解和反复练习为方式,结构和认识理解较为条框化,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有效学习。在读写结合中可以将基础知识的教学变成写作应用,以趣味的写作练习为形式让学习认识的思维得到发展,并在应用中做验证反思。以《四季》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为例,对于其中春草、夏禾等词汇的教学,可以组织“组词对对碰”的游戏,让学生之间自发的进行组词和造句练习,并分析词语内容和意思是否和季节相合,保证正确的理解,也丰富语言知识的内容;对于语言组织的基础教学开展可以让学生做仿写,应用文中对四季排比式的描写来做创新练习,表达自己的记忆。通过写作应用的方式让阅读的开展能够从学生的主观认识上出发,能够有效提高语言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写作基础的练习。
(三)以写作创新为策略促进审美阅读开展
审美阅读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也在阅读中做情感内化,这受到学生自主意识的影响,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很难实现。因此,在教学策略上需要以学生的审美建构思路为路径,将写作创新融入教学过程中,以趣味性的拓写和续写让学生的阅读感受得到发散和延伸。这能反向促进审美阅读感受吗,也能在写作中带动审美感受的思想内化[3]。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可以组织课文内容的续写,让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想可以得到思想表达的延伸,能够推动情感认知的内化,也就可以实现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的教育。写作创新是阅读思维延伸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审美认识脱离概念上的认识,转为个人思想看法的表达,有了实践性的思考,审美阅读也就得到了有效地开展。
(四)以写作反思为方向加强阅读写作结合
阅读是一个新知识获取的过程,而教学是引导获取知识的行为,在读写结合中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把握阅读思维和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开展写作反思,以阅读后的读后感为方向,促使阅读学习过程的回顾,并针对文中的基础知识、写作方法、情感思想做出有效地反思,这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带有较高的针对性,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就以读后感为方式组织学生做课文赏析,可以分析文中的段落描写,也可以做文章阅读感想的表达。这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也能在其中获取的阅读思维的交互,多元化知识理解的交流,即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能培养阅读思考的良好习惯,带动素养在学习中的应用。
结论:总而言之,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要注重写作方式的设计,这是构建有效模式的核心,所以就要以写作总结、写作应用、写作创新做过程设计,提高阅读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知识的应用性理解认识,这对于语言建构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教师要发展趣味教学,适当的引入课外知识,鼓励学生的自主表达,以此增强阅读写作的感受,有激发其思维,提升思想感受,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司洁.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3):31-32.
[2]王艳春,王育宏.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248+250.
[3]任小伟.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刍探[J].成才之路,2020(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