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王艳忠
[导读] 科技发展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学段各学科教学中
        摘要:科技发展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学段各学科教学中。微视频是依托科技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将其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整合,一是能降低知识的难度,二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文章先分析微视频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具体整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微视频;深度融合;对策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期,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高考,影响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将微视频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利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基础上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实现微视频与物理教学的深度整合,以充分发挥微视频资源的重要作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微视频内涵
        微视频是寓意微和小、精和妙的短视频,是通过丰富的展示形式突出教学重点的一种微课,可通过教师讲授形式展示,也可通过电影资料短片展示,但时间限定于10分钟内。微视频制作成本少、制作周期短,播放时间短,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能将教材知识直观化,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微视频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整合原则
        1.必要性原则
        在新课改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并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微视频与传统教材知识的文字展示相比,增加了图像和影像功能,能将教材枯燥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制作或选择微视频时,要依托必要性原则,选择优秀的微视频,因为只有优秀的科学的适合的微视频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微视频的播放时间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挖掘,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将物理教材中最基础和实用的基础展示出来,以保证融合效果。
        2.优质化原则
        优质化原则主要强调要给学生提供准确的微视频知识,避免学生知识学习的错误性。优质的微视频是以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深入钻研为基础的,教师的精益求精的做法,一是继承了物理知识发明或发现的精神,二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视频。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手机进行微视频的拍摄,导致微视频的质量各不相同,用谨慎的态度,选择微视频,并对微视频的应用进行质疑,不盲从权威,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是优质化的原则。
        3.协调性原则
        高中物理知识范围非常广,有光学、电学、力学等,每个专题下都有子内容,在子内容下又有分支。如力学下包括力的本质、重力及物体的重心、胡克定律、摩擦力等不同内容,每个内容下又有不同分支。在融入微视频时,要对不同内容进行协调,防止微视频的应用集中在一个专题内容上,导致学生认知障碍,使学生无法发展物理思维。为了体现协调性原则,教师要先对教材进行整体梳理,将各专题重点进行总结,以使微视频的融合更科学和合理。
        4.趣味性原则
        高中阶段学习内容多、学习压力大,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物理知识的高效学习,需要将知识紧凑地呈现出来,避免学生错过重要知识。教师在融合微视频时要遵循趣味性原则,一是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二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三是构建趣味课堂。


        三、微视频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路径
        1.依托情境进行引领
        微视频展示的内容是真实的物理知识内容,情境创设也是依托物理知识进行真实事件的模拟,微视频和情境在真实性上一致,可以依托情境进行深度融合。高中物理知识较难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微视频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可以依托微视频的声音和图像的展示特点,将高难度的物理知识直观化、简单化,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如在讲授力学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车辆因拐弯而侧翻的微视频及宇宙飞船上单摆运动、水球实验等微视频,目的是将学生引入到力学知识的真实情境中。之后,教师进行引导,目的是让学生从物理学角度探讨车辆翻车的原因;失重情况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以加强学生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当学习坐标系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苏炳添等田径健将百米比赛的微视频,并将赛跑的不同过程进行截图展示,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位置与相对位置的内涵。
        2.依托引导体验价值
        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知识的讲授至关重要。传统的物理概念课堂,教师通过文字叙述或口述故事等进行课堂导入,虽然能清楚展示知识,但生动性欠佳。在微视频与物理教学进行整合时,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概念课堂的导入,将与概念相关的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视频观看时能了解物理概念,能构建知识结构。
        如在讲授加速度概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几个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竞赛的微视频,并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的运动员因体质、技术等方面的差异,起跑速度不同,通过视频的处理,会发现在同一时间,不同运动员的速度变化也不同。通过对视频的慢放,学生会理解速度变化快、速度快、速度变化大等不同概念的区别,进而提高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3.依托实验提升效度
        物理是以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发展物理能力的重要路径。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现象的发展,都与实验密切相关。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重要内容,但受实验条件等限制,有些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展示的难度大,有些实验的动手操作时不易观察现象,所以教师利用微视频进行实验过程的播放,能将实验过程完整展示出来。
        如在讲授基本相互作用知识时,因物理步骤复杂,教师可以将实验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展示,目的是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仿真,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过程中掌握 知识本质。另外,足球从高处下落到地面,与地面接触过程中足球会出现变形,但是过程非常短,肉眼不易观察到。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足球从高处落地时与地面碰撞时的接触画面的细微环节,并通过微视频的循环播放,让学生了解物体受力时的变形情况。
        总之,微视频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还能活跃物理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融合时,教师可以依托情境、导入、实验等环节进行二者的深度融合,通过对学生引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仲贤.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视频资源的应用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42):151-152.
[2]闵文华.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10):135-136.
[3]陈建福.微视频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11):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