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王启芬
[导读]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指老师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开放课堂
        摘要: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指老师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开放课堂,打破过去教学中虚拟、抽象课本知识的限制,活化语文课堂,搭建语文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为其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重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策略;教学
        语文知识源自于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通过生活化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与创新。基于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重视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将语文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出来,调动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与能力,增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语文教学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一) 看一看,细心观察生活
        语文教材知识包罗万象,涉及很多方面,还有一些知识内容源自于我国古代,这些知识和现代小学生生活实际有着明显的空间与时间上的距离。同时也有一些知识内容,虽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挑选,但是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无法深入理解。为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当对小学生加强引导,让其学会观察生活,进而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挖掘教材中生活化元素,科学的梳理与引导,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比如:吃午餐时,引出《锄禾》这首古诗,让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意识。
        (二) 演一演,重新表现生活
        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都相对较为有限,所以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内容都与生活关联较强。 而为了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最大化发挥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还需要做好生活化情景的教学引入,确保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针对部分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相对较远的课文内容,教师则需要使用更为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情景的还原,力求最大化还原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更好进行学习,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为了构建更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让学生分组,就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小话剧排练,让学生在还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三) 摸一摸,亲自体验生活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其学习能力相对较为有限,同时对事物的思考能力也相对较为薄弱,所以教师需要尽量构建更为生动形象的课堂,让学生的听觉、视觉等都获得较好地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地态势投身到学习之中,从而建立更为系统性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在歌颂祖国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播放《黄河大合唱》《我的中国心》等经典曲目,渲染更好的爱国主义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想意识,达到综合性教学的效果。
        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对策
        (一) 教材的生活化渗透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在我国新一轮的课改要求之下,小学教材的内容更趋于生活化。所以,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摒弃自己的传统教学理念,力求更好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并进行生活化情景的综合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绝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来源于生活,但教师还要做好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升华,让学生不仅了解到生活上的知识,还能将其更好丰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全面落实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做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地开展语文学习。
        (二) 课堂的主动自由化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其教育模式仍然以应试教育的模式为主,所以教师在平日教学活动中的教学也相对较为死板,只注重理论性知识的分析和讲解,缺乏具有创意性、探究性的知识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维拓展,更会造成其语文学习的僵化现象,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更为被动,造成一类恶性循环。同时,传统背景下的教学还会将学生好气、爱动的天性扼杀,学生也难以积极交流自身对课文、对学习中的想法,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受到较大的质疑。为了摒弃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确保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收获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才能根本上调度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 多媒体再现感性化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成为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支持。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加持,教师能够更好还原教材中所呈现的生活情境,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共鸣,以此更好产生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深化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往往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就年龄较小的小学生而言难以较好地体会,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感情,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更好的还原和分析,从而更好加深感悟,让学生从理性层面转化至感性层面。    
        三、 社会实践生活化
        任何教学的最终意义,都是回归生活实践所用,学以致用才是我国教育的最高追求,小学语文课程也不例外。所以,教师不仅需要做好理论知识的分析工作,还需要做好实践生活化,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化为实践所用,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让学生了解到目前我国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查询相关的资料,并探访我国环境保护博物馆等区域,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更好理解教材课文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效果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更好的资源节约和环保的意识,达到综合性教学的目的。
        四、 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既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过程,落实生活化进行策略,促使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娅赟.浅析对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7(20).
        [2]汪莲.浅析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教育,2016(9):34.
        [3]林幼芳.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运用力和转化力——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J].教育视界,2019(6):34-35.
        [4]李晓.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9(4):36-37.
        [5]魏永光.让生活叩响小学语文课堂之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方式应用探析[J].新课程(上),2018(11):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