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问题设计属于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激活儿童思维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提问,除了能够显示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之外,同时还能促使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因此,语文教师需对课堂提问加以重视。本文在分析导致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提问低效的几点原因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期间课堂提问的几点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前言:课堂提问不仅要讲究科学性,同时还需讲究艺术性。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效率以及课堂效果不断提升。相反,无效的课堂提问难以起到效果。所以,课堂成败除了取决于语文教师具有的知识水平与语言能力之外,同时还取决于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是否可以按照儿童特征,在适当之时提出与课堂及儿童水平相符合的问题。
一、导致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提问低效的几点原因
(一)问题空洞,缺少重点
教学期间,不少教师并未准确把握教学目的,尽管提出一些问题,然而通常都是一些难、偏、杂、空的问题,这就导致儿童无从下手,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还有一些教师提问把握不住重点,问不到点上,致使课堂提问变得形式化,对教学效率造成较大制约。
(二)问题并未联系儿童实际
因为儿童的成长环境、智力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各部相同,致使儿童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在教学期间,多数教师一味参考教参当中的内容实施教学,设计问题,常常忽略儿童的学习特征与班级情况,致使提出来的一些问题要么太过简单,要么太过复杂,常常脱离实际情况。这样一来,难以带动儿童思考,致使教学效率不高。
(三)问题缺少艺术性,前后连接缺少紧密性
课堂之上,多数教师总是问好不好、对不对以及是不是此类简单问题。语文教师的随意提问并无意义,而且问题设计也非常枯燥,缺少艺术性,单纯为了提问进行问题。长此以往,儿童就会对问题产生反感,失去思考以及探究兴趣,并且产生一定的思维疲劳,进而导致提问失去意义。此种提问方式难以取得较好效果。
二、语文教学期间课堂提问的几点策略
(一)围绕教学目标,带有目的性的进行提问
实际上,所有授课方式全都是为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对教学目的加以明确,按照教学目标对课堂问题加以设计。语文教师需提前进行备课,运用教参辅助教学,对课文内容加以充分理解,对教学目标进行正确把握。课堂之上,问题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要让儿童在问题解决期间,轻松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如此一来,除了能够激发儿童积极性之外,同时还能促使儿童进行主动思考,有效培养其自学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比如,进行《凯伦·凯勒》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通过教学让儿童认识到凯伦·凯勒遇到困难以后,勇敢克服困难,最终成为名人的经历,以此来激励儿童遇到困难之时,绝不能轻易放弃,应当迎难而上,敢于和困难进行斗争,进而培养儿童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对问题加以设计,围绕“困难及解决困难”来对课文进行延伸以及提问。如“凯伦·凯勒并未向困难低头,那么她是如何解决困难的?”教师可让儿童通过思考和凯伦·凯勒展开精神交流。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凯伦·凯勒最后会取得成功?我们可以学习凯伦·凯勒身上的哪些品质?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儿童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和凯伦·凯勒展开心灵对话,逐渐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所以,教师在课堂之上所提问题必须带有一定目的性,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1]。
(二)按照儿童实际,科学的提出问题
如今,新课改已经提出以生为本这一理念,全部教学活动需要把学生学情当作基础,对儿童特征加以充分考虑,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对所有儿童加以考虑,设计一些带有梯度的问题,让所有儿童参与其中,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之中学习语文知识。比如,进行《哪吒闹海》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先让儿童对课文进行预习,之后在课堂之上提出一些难度适中问题,如“哪吒闹海整个过程分为几个层次,如何进行划分?”这样一来,所有儿童全都能够实施层次划分。借助这个问题,能够带动所有儿童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儿童提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这个带有思考性的课堂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一些学习较差的儿童回答起来稍有难度,此时教师可让学优生进行回答,以此来带动学困生的思维能力,促使所有儿童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2-3]。
(三)重视问题间的衔接,逐层推进的进行提问
进行课堂提问期间,语文教师除了要对问题具有的有效性加以考虑之外,同时还需思考是否可以引起儿童注意,让其思维跟上教师思路。所以,教师在课堂之上所提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文章,并且带领儿童思路,紧抓文章主旨以及关键人物,进而提出一些和文章走向有关的关键问题,引导儿童逐步思考,一点一点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例如,进行《卢沟桥烽火》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先从一些简单字词着手,提问简单词语的含义,比如“咽喉、魔爪、蚕食及烽火”这些词语,让儿童对上述生词进行初步了解,这样可以帮助儿童对文章整体加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日军是否真的丢失士兵?然后让儿童阅读课文,对日军的无理取闹进行感受。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日军坚持说走失官兵有什么目的?通过这篇文章,大家有何感想?通过上述问题,可以引导儿童逐层思考,帮助其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
结论:综上可知,通过课堂提问,语文教师除了能够与儿童进行互动交流之外,同时还能引导儿童的学习以及思考方向,促使其学习效率不断提升。在过去,因为语文教师所提问题太过空洞,缺少重点,问题并未联系儿童实际,问题缺少艺术性,前后连接缺少紧密性等原因,导致提问低效。为此,语文教师需围绕教学目标,带有目的性的进行提问,按照儿童实际,科学的提出问题,同时重视问题间的衔接,逐层推进的进行提问。只有这样,才可提出好的问题,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维.试论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学周刊,2019(35):91.
[2]秦永凯.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二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J].文教资料,2019(32):76-78.
[3]汤道琼.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设疑提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