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苏全梅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构建情感教育的情境,关爱学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构建情感教育的情境,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等策略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情,能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发展情况,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语文教育要重视对文本各种情感的分析,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分析鉴赏能力,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生还不成熟,他们非常关注教师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更喜欢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思想和情感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小学语文教育融入情感教育,教师借助于情感策略,给学生以鼓励和鞭策,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自信和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显著提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情感教育策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教师的情感更深,这样,学生会在较为轻松愉悦的心态下进行学习,思想注意力会更集中,在这种心态下,学习效率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2.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情感教育策略,能够有效地增进师生感情。应用情感教育,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交流,学生会更多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这样,学生就会消除对教师畏惧,师生之间的感情可以不断深入。通过落实情感教育,学生在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其沟通能力和学习自信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发展会更有保障。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情
        语文源于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都需要汲取生活的养分,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语文教育中应用情感教育,教育者要能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情,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多与学生情感交流,以作品为基础,使学生感知作品中最朴实真挚的生活感情,找出其中蕴含的直接情感和思想,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此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要能够以此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文本中的真挚的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基础上,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情感。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学生的完善发展才有保障,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情感丰富,饱满的人,学生对语文作品的感悟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2.构建情感教育的情境
        在语文教育中,要能够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情感素养的不断发展,教师就需要能够善于创设情境,能够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学习《咏鹅》这首诗歌,以多媒体播放鹅“曲项向天歌”的姿态,红掌、绿水、白毛、清波构成的动态画面,创设与作品情感表现一致的情境,以这种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的积极性,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真正地丰富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融入情感教育,教师就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思想互动和情感沟通,让小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表达心声,消除学生的孤独感,满足他们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更多朋友的心理需求。其次,积极引导学生相关交流,真诚相待,鼓励学生能够多交朋友,围绕语文学习开展更多的合作学习,成为学习的帮手、生活的朋友,成长的好伙伴。再次,教师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关注,多鼓励帮助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能够做学生的朋友,能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想法,能够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做一个内心坚强的人,做一个学习生活方面的自信的人。另外,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能够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能够多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体验一些思想内涵深刻,情感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成为一个道德感强的人。只有真正地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实现健康发展。
         三、 以美激趣,铸就学生的未来
                语文是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它借助于语言文字创造人物的形象,体现了个体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注重培养学生寻找美、欣赏美、鉴别美、感受美的能力。体现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抒发美。课文中的有些特定语句凝聚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悟,因此要学会体会作品所透析出来的情感基调,在《长城赞》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坚强毅力,聪敏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作者饱含对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不朽功绩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教学过程中时,我们可以从此入手,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对古代劳动人民不朽智慧的赞美之情。
                四、 依托对比,感触不同的情感
                引導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具体方法千变万化,而比较法是常用的一种。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回忆过年的情景,再读课文有关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想象情景和她在大街看到的、幻想到的这些情景来比较一下,学生会感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穷人生活的悲惨境地。再让学生把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课本中的名篇,有的以语言动作描写为主,有的以写景状物为特色,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剖析教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情景模式中,引导学生感受到各种情感世界,并向着理情认识发展,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应用情感教育策略,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一种促进。作为语文教育者,要能够重视情感教育的实施和应用,能够积极更新理念,创新语文教育模式,有效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尤为重要,教师只要留心,随时捕捉和创设各种时机,就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这个意义上讲,关键的作用在教师,教师是“伯乐”,学生是“千里马”,只有教师的有意施才能让学生获得情感的教育和体验,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宁宁.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A]. 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
        [2]贺艺颖.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A]. 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