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陆懿 梁梦林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小学是培养孩子基础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如果在小学阶段,孩子就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那么就可以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甚至对于其以后出入社会都会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阅读能力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的教学能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情感与态度,还能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语文知识面,培养学生们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出发,通过转变以往单一、枯燥的阅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丰富阅读教学的质量,营造积极浓郁的自主阅读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对阅读感兴趣,激发学生们的阅读自主意识,让学生们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现阶段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体制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各类问题出现,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习惯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口头讲解为主的阅读教学形式,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及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只能跟随着教师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们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学生阅读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点的状态中,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问题的答案过于固定化及统一化,很多教师习惯利用标准答案规范学生们的思维,当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存在一点偏差,教师就会给予否定及纠正,导致学生阅读体验感较差,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及阅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环境的好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阅读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的阅读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条件,积极为学生做好阅读学习前的导读,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只有让学生从一开始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才能为教师接下的阅读活动展开教学,才能最大化的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环境,通过图书阅览室、教室读书标语等外在环境影响学生,结合阅读交流平台、趣味阅读故事会等课堂活动,让课堂阅读的环境活跃起来,或者教师也可以巧用微课,录制一个趣味的小视频,为学生的阅读进行导入,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加专注的投入的阅读中去,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
        2.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开拓学生的认知观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具备广泛的阅读量,除了课本知识的阅读,还要设计课外阅读,以及不同的领域都要有所涉猎,继而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文化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延伸,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也有效培养了学生健康的阅读习惯,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开拓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是教师也要切忌,学生在阅读选材时,要契合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避免学生基础到不良书籍,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阅读作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学生广泛阅读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成长发育特点,为学生推荐科学、合理健康的书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看,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集中精力去阅读,才能积极地跟随教师指导,参与阅读活动,快乐地阅读,感受阅读带来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可见,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阅读积极性,促使他们进行自主阅读,他们才会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去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学习阅读技巧,探究文本中惊奇的内容,逐渐地提升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指导,让学生理顺阅读过程,才能慢慢地养成阅读习惯,利用任何时间阅读,不断提升自身阅读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以各种方式促使学生们阅读积极性提高,自主地参与阅读探究活动,通过活动学习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从而能更好地去学习语文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阅读方法、趣味故事导读的方法、音乐引入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营造出良好阅读情景,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美好,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他们解析文本的能力,还能促使他们提升文字审美鉴赏能力,逐渐地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4.开展家校共育,共促学生进行积极阅读
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以及阅读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发展,除了学校的教育外,还要进行积极的家庭教育,通过家校共育的形式,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学生拥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后的阅读发展才可以得以开展,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于对学生的阅读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防止学生形成不良阅读,为学生今后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前提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家校读书交流日”的活动,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可以丰富家长的阅读知识,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阅读环境。
        5.合理地确定阅读目标,以提高学生阅读自信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们的阅读目标不明确,那么整个阅读体验也很难学习到知识。所以,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定出合理的阅读目标,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自信,强化阅读体验,他们才会专注地阅读,掌握更多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调动学生们阅读时的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也要加强他们爱国的热情,从他们心里特点出发,确定阅读目标,是要解决某个问题,还是学习某种精神,以引导他们专注阅读。教师要知道,此年龄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待提升,思想认识上还有一些欠缺,所以一定要为他们确定出阅读和学习的目标,才能让他们需要完成写什么,阅读起来也有目的。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集中精力解决阅读任务,才能不断提高阅读效率,也能积极地配合教师,强化阅读效果,以培养他们阅读能力。
例如,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们阅读水平和提升空间,设定合适的阅读目标,用激励的方法,告知学生达到这个目标会有怎样的奖励,他们才能积极地阅读。而通过积极地阅读,学生也就能感受到阅读满足感,不断提升阅读自信性能,从阅读中获取成功感,也就会激发他们閱读热情,进而能养成阅读习惯,逐渐提升阅读能力。并且,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这时必须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变得更自信,他们才会持之以恒地进行阅读,感受文章中的精神思想,掌握更多优美词句,进而开拓眼界,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也就意味着提升了阅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要合理地确定阅读目标,以提高学生阅读自信;更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组织阅读教学,进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柴洪燕.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文教资料,2020(08):57-59.
[2]马智欣.关于小学语文有效阅读训练的思考[J].品位经典,2020(03):144-145.
[3]高宝芬.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教育革新,2020(03):39.
[4]温香香.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20(08):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