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陆旺序
[导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发展,若不对优秀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则会逐渐被人们遗忘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发展,若不对优秀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则会逐渐被人们遗忘。相比较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将其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理应得到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道德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还能够反映出民族特质与民族风貌,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智慧,经典的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平日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详细的讲解传统文化思想,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熏陶后,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对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受语文这门学科自身因素的影响,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综合性,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在为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会为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各项能力,不仅会加大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会使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内容产生反感心理。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愿意主动学习探索。另外,传统文化中包含大量的语文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审美情趣,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当前的文化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受各种外来思想的入侵,对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各种思想矛盾的存在,极易使学生产生迷茫心理。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够给予学生情感上的熏陶,启迪学生的思想。因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更多的经验来自于平日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与社会阅历,并彰显着为人处世的智慧。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全面发展。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明确教学目标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因教师尚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写作教学活动时,让学生具备一定写作能力是教师的首要目标,班级内部学生都应深刻认识与写作有关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部分教师会对教学任务进行修改,尽管学生能够掌握大量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但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写作能力。
(二)教学观念相对传统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习惯性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现阶段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依旧被广泛应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本质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付出较大精力,学生的成绩也有所提高,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难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因初中语文这门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历史、文学等内容,既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为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应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书法时,可在课堂中开展书法竞赛;学习绘画时,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带领学生欣赏各种优秀画作,学生尝试着进行绘画。采取多元化的讲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拉近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距离,为后期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保证顺利的渗透传统文化,保证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糟粕,教师应提高自身辨别能力,明确传统文化的优劣,舍弃不适合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另外,教师还应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因语文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基础的文化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从不同角度开展。例如,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汉字的来源包含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离不开对汉字的理解。教师可将汉字教学作为切入点,循序渐进的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学生在解读某一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事先为学生讲解汉字的来源、出处,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育体系中,语文属于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包含许多优秀的文化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愿意主动学习,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发扬传统文化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分层教学策略研究[A]. 杜存谦,唐慧,左荟靖,康涛,胡丹,唐晓华,陈佳佳,周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 2018
[2].从《论语六则》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A]. 胡彩霞.2013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3
[3].情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 郝华珍,张艳娜,袁淑红,袁卉子,赵秀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一卷)[C]. 2016

作者简介:陆旺序(1971-09-19),男,汉族,籍贯: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当前职称:高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初中的语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