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纠正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邓婷
[导读] 学前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活泼的。
        摘要:学前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活泼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应当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当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随着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兴起,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幼儿园小学化是家长愿意看到的,但却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纠正;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引言: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制定的教学活动要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阶段孩子的需求,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为以后阶段的基础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但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现象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不利,需要进行纠正,还给幼儿一个健康成长的轻松幼儿园环境。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
(一)入学率
大多数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通过小学化的教育,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家长从内心感受到,孩子在学校接受到了教育,有了这样的心理影响,家长会把孩子送去这样的幼儿园进行学习,幼儿园也用这样的方式,扩大了生源,从而提高幼儿园的入学率。幼儿园小学化过程中,大多数幼儿园会为孩子设计基础教育阶段才会出现的教学内容,使得幼儿的学习生活被安排得较满,孩子难以在幼儿园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二)家长的主观意愿
一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在幼儿园开始学习,并且学的越多,上小学才能学得更好,只有在幼儿园接受更多的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才能更好的提升成绩,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大多数家长会为幼儿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并且喜欢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比较,孩子再回到家里,家长也更关心孩子今天学了什么样的知识。尤其是在大班,家长会检查孩子一天在学校的学习成果,关注孩子学会了哪些知识,并且开始为孩子报课外文化课补习班,家长的这种心理又促使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越发严重。
(三)教师业务能力有差异
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教学经验有所不足,并且对于自己从事的行业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深入研究幼儿园阶段教育的真正目的,这种片面化的认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在学前教育阶段为幼儿传授越多的知识越好,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制定契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这种揠苗助长的方式,不仅难以使幼儿掌握知识,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厌烦情绪。


        二、纠正和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措施
(一)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首先幼儿园要明确办园宗旨,在学前教育阶段遵守素质教育的指导精神,在幼儿园教育阶段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促使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孩子在幼儿园就应当无忧无虑的成长,这样幼儿才能体验到美好的童年,注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正确认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注重幼儿的情感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应当与家长有效沟通而不是迎合家长,要发自内心的了解幼儿的活动,在在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制定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和活动。按照《幼儿园大纲》,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做好园本教研,为幼儿开发适合其具体情况的课程。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家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从根本上转变家长的观念,这样家长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和家长有效沟通,转变其观念时,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指示精神,有效转变家长的观念。例如幼儿园可以召开主题家长会、研讨会,根据《0-3岁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精神,让家长认真了解和学习,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让家长在幼儿园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了解幼儿园为幼儿设计的课程,准备的游戏活动所包含的具体含义,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从关心孩子每天学了什么到关心孩子快了吗?开心吗?通过这样的观念转变,家长承诺更好地支持幼儿教师的工作,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并且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的区别,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三)回归幼儿园教育的本质,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的领导者和启蒙者,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专业素质过硬,好的老师影响幼儿的一生,在幼儿行为习惯和认真养成的错误阶段,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认真解读幼儿园的教育本质,努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并且深入解读《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深入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成长需要,以幼儿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的引导,这样才能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在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时,教师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让幼儿回归天性,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结语:
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恶劣影响,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也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的人格塑造,因此,要不断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纠正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幼儿园办园本质,回归教育本质,转变家长的不正确教育观念,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不断的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自身的教学方法,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样孩子才能在幼儿园阶段,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塔 娜.浅谈如何防止与纠正幼儿园小学化[J].内蒙古教育,2017(01):54-55.
[2]曹 婷,刘敏.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2016(06):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