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师生互动很有必要。有了师生对话、师生交流的过程,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法。而学生也需要用这个过程获得教师的指点和帮助,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师生互动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局限于此,师生互动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教学实际效果,意义非常突出。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为例,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沟通重要性与意义,讨论有效的沟通方法,教学思路。
关键词:语文教育;师生对话;沟通;小学
前言:语文课堂上,师生用对话、沟通的过程了解当前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学习问题,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保障教育有效性。这种方法让教师能够与学生紧密互动,建立融洽关系,保障情感沟通效果和质量,完成知识的有效传递。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必须体现出语文教育的作用、定位与价值。要明确师生互动意义,并选择合适的师生沟通方法,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地意义和价值。
一、小学语文师生沟通重要性
首先师生沟通能够提高教学针对性,保障教育效果与质量。课堂上师生对话沟通能够高效率的掌握师生双方的需求[1]。师生语言沟通是教学沟通最便捷的方式。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学习状况,从而调整教学方法,保障教学针对性。在有的放矢中高效、精炼教学内容[2]。这样学生就会有更明确地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和内涵,加深知识印象和理解深度。其次这种模式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沟通的过程完成与学生的交流,深刻地了解了学生当前的思想感情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了解了学生的看法和观点。此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收获更多的思路。最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靠沟通互动的过程中调动。小学生正处于爱闹爱玩年纪,学生不适应枯
燥、乏味的课堂环境。而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一问一答中快乐成长,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师生沟通有效思路
(一)打造良好基础条件
为了更好地互动,就需要有紧密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师生本身有着一定的年龄代沟,所以有些时候教师说的话学生听不懂、听不进去。比如教师直接要求学生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考上好大学,学生就不明白什么意思。教师需要放低姿态用更真挚、真诚的态度和学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以后,沟通效果也会得到保障[3]。教师应当多去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脾气秉性、成长经历、家庭环境,这些都是要参考的条件。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状况,从而调整和学生的沟通方法。要保持沟通合理性,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语言方法与学生沟通,才能够体现沟通的针对性价值。比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在沟通的时候就要用引导的方法,用鼓励的方式,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最后积极表扬,这样学生久而久之就能够开放心田,主动接受教师,认可教师,形成积极的课堂表现。对于平时就比较活跃的学生,要用抢答这类互动沟通的方法。因为这类学生平时喜欢表现自己,并且有自信心,所以如果学生在抢答对话中表现十分良好,那么学生就会形成比课堂正常沟通更强烈的学习成就感。
教师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需要重视情景氛围的创造,营造良好活跃的课堂条件。使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以后,自然能够保障学习效果。这所体现的就是环境的价值。教师平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表达方法和学生沟通、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交流对话的热情和欲望,从而更好的完成沟通与对话,保障教育效果。
(二)良好沟通
1.鼓励性评价沟通
小学生年龄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影响学生。比如教师简单的点个头,学生就能够明白教师这是在认可自己。教师紧盯着自己表示教师很有可能要提问自己。师生沟通中,学生的眼神、肢体语言、眉头、手部动作都会反映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内心活动。与之对应的是教师的摇头、半信半疑神情、面部表情、语言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为了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积极沟通之中,教师就需要尽可能使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性的教学策略,用更积极地情感指引学生,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向往和热情。比如教师可以笑着说:这个字你都认识,挺厉害啊;从哪学到的这句话,用的真巧妙,老师都没想到。学生在这样的对话中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舞、肯定与欣喜,最后自然能够获得积极地学习态度。
2.创设情境沟通
沟通中要配合情境,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而是要自然地沟通,让学生能够从沟通中获得见解、获得知识、获得理解。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对应的背景、对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探究热情,这是语文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比如在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模仿树的神态,在阅读中感受自己如果是作者,或者说如果自己是一棵树会如何阅读。学生在这时候就会模仿大树,表现的十分笨重、缓慢。趣味的对话以及情境让每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过程表现了积极地热情。再比如学习《肥皂泡》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提问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玩过肥皂泡好不好玩,学生这时候就会有话可说,呈现趣味课堂。
3.问答中沟通
这是沟通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用这样的过程保障教学活动有序推进,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部分的沟通需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教师就要和学生对话:为什么曹操军队不射火箭,射火箭不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吗。学生在这样的沟通中开始思考、开始分析问题,并结合文章整体开始梳理,并在前因后果中总结合适的答案。也就是沟通不仅要体现师生互动,同时也要体现出沟通的教育引导性价值,让学生在沟通中获得知识见解和学习效果。
结语:语文课堂上必须重视沟通,这是保障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师生需要充分互动、密切互动。用这样的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其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玲.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69.
[2]李杏.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的有效沟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27.
[3]王玉霞.师生沟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20(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