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人都密切关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进行阅读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欲望与调查,分析,积极探索阅读问题,以培养学生探索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促使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独立调查,独立开发和独立的理解,扩大学生的语文阅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未来的阅读中能够创造性、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水平,并能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
阅读在语文学科中占有较大的板块,对于教学来说它是重点内容,而对于学生来说,阅读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丰富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更加能够影响品性,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涵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实际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理想,阅读教学基本处于浅层次的理解,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并不高涨,根本上掌握的阅读技巧很少,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建立良好的阅读素养。
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必须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入手,通过大量的阅读文本,且不断进行“筛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精读文章,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知道,阅读是学生进行其它语文学习活动的基础,只有经过不断累积,才能够将所阅读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力量”,并通过表达来将自己阅读所吸收到的知识进行“外放、输出”,这也不失一种很好地巩固阅读知识的方法。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过程中,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1.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模式,这导致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来,许多小学生只是机械地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填充”阅读知识,其阅读能力低下,没有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展现自我的个性思维,长此以往,显然会桎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若想在一定的教学时期内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迫在眉睫。要知道,阅读中只是单纯地依靠“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是无法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桎梏,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创新新型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极高的热情进行阅读学习,并在阅读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展阅读学习,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这决定着小学生今后成长的高度,需要教师予以重视和发展。
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众多阅读文本之中不乏有美文佳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这些美文佳篇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其审美能力也会在不自觉中得以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水平。这些影响在短时间内可能很难去发现,但一旦其形成了“质的飞跃”,其所带来的魅力也会终将绽放,促使学生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2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2.1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落后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都源于兴趣,所以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首要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开始,因此教师在认真教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和经验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提倡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就是教学中的“牵引”,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后知道自己欠缺什么,哪个词语不会,从而在老师讲解时有目的的去听老师的课。
2.2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因为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所以语言应用能力不高。而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现有的教学方面,某些学校及教师的眼光仅限于考试的分数,学生能否考上好的学校,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能力及兴趣培养。这导致孩子失去阅读兴趣,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3.1建立全新阅读视角,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创新阅读教学思维,以全新视角来看待阅读,拓展阅读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丰富,让阅读过程中鲜活起来,增强阅读的吸引力。这一目标的可以通过创设阅读趣味情景来实现,即以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为基础,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入音乐、视频、图片等元素再现阅读中的场景,以形象化、真实化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阅读中五彩缤纷的世界。其次,语文教学课堂中还会涉及诸如话剧、小说、故事等多样化的题材,除了设置理论性文字赏析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或者是角色朗读等活动,一方面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加入阅读活动,另一方面透过分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阅读中人物的情感和特征,对一些思想有更深层的了解,由此可以在脑海构建完整的阅读知识框架,对于整体阅读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3.2传授多种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的阅读水平较低,和方法的掌握有一定的关系。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仅是单一地阅读其中的文字,无论是从阅读速度,还是阅读感悟上都没有良好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然要帮助学生掌握灵活的阅读技巧,在阅读技巧的推动下提升阅读水平。首先,阅读方法的教授要以学生为前提条件,考虑小学生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其次,明确阅读的种类和阅读目的。从阅读的特征来看,它所涉及的题材丰富多样,不同的阅读题材要有对应的阅读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才能充分掌握实际的阅读技巧。
3.3经典阅读推荐,强化学生阅读鉴赏水平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果单一借助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学生的阅读视野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在基础语文教学中,还需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一方面是对课堂阅读知识的补充和升华,另一方面是阅读视野的拓展,思想道德观的影响。而最佳的手段是向学生推荐经典阅读书籍,组织学生共同开展经典阅读的活动,分享阅读感悟,让阅读成为一种丰富生活的方式。
3.4以阅读为导向,开展写作训练活动
阅读和写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畏惧写作,写作水平非常薄弱,这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通常在写作教学中,阅读会成为辅助工具,教师会让学生模仿文章中对人物和风景的描写,并将经典阅读中优美、富有哲理的语句灵活应用在写作中,写作也可以运用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读与写的结合,可以训练学生对文字和语言的控制力,对文章中的布局和思想情感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针对阅读部分,教师可以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如在一篇阅读文章的剖析之后,指导学生开展写读后感的练习活动。
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在日常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最终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继云.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A].2019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9
[2]李海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A].2019年1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