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杨世娟
[导读] 习作是语文功底最直接的体现,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
        摘要:习作是语文功底最直接的体现,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要求,也是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生存发展的一项基本能力。小到请假条、邀请函撰写,大到公文书写、著书立说,无一不考验着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大都是从娃娃抓起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和奠基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重视习作教学,优化语文习作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
        引言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找出能够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帮助小学生不断提高语文成绩与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讲解不充分
        教师对教学内容讲解得不够充分。目前,大多数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侧重于批注的环节,却忽略了对学生习作讲解的过程,导致学生摸不清自己习作的水平和能力,同时也无法发现自己在习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展开对习作能力提升的专项训练。
        1.2生活经验缺乏,书面表达过于形式
        由于我们一直以来对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沿袭,在语文教学中也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尤其是在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色彩较浓,教师在给学生的命题中很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问题,导致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及缺少合适的写作素材。甚至有很多学生都直接模仿优秀作文,写出的文章都千篇一律,在表达方式上也都过于形式化,在遣词造句方面也运用得不够灵活。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和生活经验积累的引导,学生在习作时不知所云、言之无语。
        1.3对作文的评价和修改方式单一
        传统的习作教学往往是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在完成之后交给老师评阅修改。由于学生的人数多教师的修改任务就显得很繁重,多数教师就简化了批改方式,一般都会在文章的末尾写评语,多数都是鼓励的话语和希望继续努力等词汇,甚至有的只是一个简单的“阅”字。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深入学生的写作思维去评价,或者对学生提出有建设性修改意见的评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也会有草草写完应付老师任务的投机行为。这样的师生双方相互“完成任务”长此以往下去,习作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习作能力都会不断下降。
        2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
        2.1 注重习作教学的个性化策略
        在实践教学中形成“积累”--“模仿”--“创作”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积累”,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和如何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感悟生活;“模仿”,就是指导学生仿照好的诗句创造出优美的句子,模仿优秀范文的好词佳句和表达方式,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表达情感;“创作”,就是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和例文的范式,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意,做到彰显学生自己的独特魅力。


        2.2阅读与习作教学的相互融合促进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就要打破传统的独立教学模式,要以阅读为中心将阅读和习作相结合起来,或者将独立课文和主图单元的阅读教学与习作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要注重对范文方式的引导,鼓励学生用活课文知识将其写作方式融入自己的写作中去,在不同的课文阅读教学中寻找恰当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自行构思进行随堂小作文的练笔,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并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自行构思读后感,做到阅读与习作教学的相互融合促进。
        2.3创设愉快的习作环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们总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具体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习作氛围,因为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十分短暂,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一些事物吸引,学生的情感与情绪在此时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对教室墙壁以及教具的合理规划与布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比如,在讲授植物类的习作内容时,就可以利用教室中摆放的植物,或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植物的图片,附注说明该植物的特点及其生长条件,以此开拓学生的思维。对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图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能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主动地参与到习作过程当中。
        2.4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习惯、注重个体的差异
        仅仅将习作教学融于生活不够,在写作课上还要通过对范文的挖掘学习来促进提高。这些范文不一定是名家名著,更多是班级学生写的相对好的文章,或者是年级中其他班级写的好文章。这些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近、通俗易懂的文章,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也好进行模仿写作,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习作要落实在写上也要落实在改上,老师将学生的习作作品修改时可以进行适当的留白处理。比如说文中的病句画出横线并打上问号,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应该怎样去修改。将学生文章中需要提高的语句进行标注,同时告诉学生修改的方向,而不是具体告诉他这句话应该怎样改才是合适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修改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同时这样也可以记忆深刻,避免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的修改,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通过学生同桌之间的互相修改,能提高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在老师修改的基础上,他们不仅能够看到对方的优点进行学习,同时能找出对方的缺点。在互相学习中,互相交流想法,共同进步。交互式的学习更能够提高习作教学的效果。
        2.5注重评改结合的习作教学策略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文章的评改,可以打破以往的评改方式,将学生或小组间互改、教师批改、自行修改等相互结合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交上的习作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批改时教师可提供范文和同学们共同批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设立合作交流小组,大家相互评判和修改,锻炼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在修改时也可对学生的病句和错误之处画上红线,并提供给学生优秀的文章或段落作参考让学生通过借鉴自行修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对孩子们的三观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老师们一定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帮助学生们写作水平的提升。语文作文在一方面也是对学生们个人素养的考验与展现,好的作文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小学语文作文习作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探索,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促进我们国家语文教育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禤达广.浅议小学语文习作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7(31):
263-264.
        [2]张秀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93-94.
        [3]隗雪莲.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创新策略[J].才智,
2016(35):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