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的情景设计,目的是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数学课活起来。怎样设置情景,设置什么样的情景,才能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教学实践发现,设计游戏型、操作型、新旧知识冲突型等情境引入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置境引入;三环结构;学习兴趣
引言
“置境引入——联结感悟——生成”三环结构模式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课堂模式。三环结构模式关键点是通过教师的“引”,使得学生“悟”出方法、结论。“置境引入”作为三环结构的第一环节,就是设置一个情景引入课堂教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合理的情景引入是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那么,“置境引入”环节怎样设计?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下面几种类型的“置境引入”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效果较好的。
一、游戏比赛型的“置境引入”
一个人一旦对于某种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去求知,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游戏型的教学情境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设置游戏情景引入课堂,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一课的引入环节
师:同学们,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记忆大比拼。老师给出10个数字,看谁能把它们记住。要求:男生记第一行的数字,女生记第二行的数字,看看是男生还是女生记得多。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准备好了吗?
全体学生:准备好了。
师快速(5秒钟)出示下列数字后关闭:
1658,2984,7012,2098,9805。
2500,3000,4000,10000,7400,
师:把你记住的数字写在练习本上。
师:请放下笔,汇报一下你写了哪几个数字?
(学生纷纷举手汇报自己记的数字,最后女生普遍写得比男生多)
师:男生最多写了两个,女生好多都写了三个,所以女生获胜。(此时,男生有意见了,纷纷在大声议论)怎么了,男生有什么意见吗?
男生1:我有意见,女生记的都是3000,4000这样的整数,男生记的都不是整数的。
男生2:女生记的数都比较好记,男生记的数字都比较难。
师:也就是说,整百整千的数比较……(男生:好记)不是整百整千的数字记起来比较……(男生:难一些)哦,这样的话对于男生来说就显得……(男生:不公平)所以不能这样判定男生输了。好,老师收回刚才宣布的结果,不能用这样的规则来判定女生获胜。
师:那么,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数字好记?
生(齐答):整数
……
设计游戏比赛情景引入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启发了学生什么样的数字好记一些,为下面引出“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为什么记近似数比较好”做好了铺垫。这样的导入不偏离主题,目的明确,又不失趣味性。
二、实践型情境的“置境引入”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实践操作型的情境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设计实践性情境引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要完成,学生积极性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索,去实践,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课堂学习中去,学生在实践中中真正的发生了学习,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喜悦。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课桌有多长》的课堂情境引入
师:他们在做什么呢?
生:淘气和笑笑在量课桌长度。
师:对呀,笑笑量了课桌有6拃长。淘气也量了课桌有4支铅笔长。
我们也有自己的小课桌!它又有多长呢?和笑笑、淘气的一样长吗?请大家同桌两人一组动手量一量自己的课桌吧。
学生量完后汇报:(学生纷纷汇报测量结果,结果大多不同)
师:为什么同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不一样。
从而引导得出:因为测量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不同。所以我们要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那用什么工具好呢?
生:尺子。
……
低年级学生由于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我。设计量一量自己的课桌有多长这种实践型的情境来引入课堂,不仅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通过量一量的情境进行设疑,启发学生的思考,加深体验,进而理解测量时统一标准的重要性,进而进入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学习。
三、新旧知识冲突情景
小学生的心理总是好奇的,对于所有的知识总会问一句“为什么”,并且付诸行动想弄明白“为什么”。小学生天生具有“质疑”和“探索”的思想。设计新旧知识的冲突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好奇和渴望得到答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一课的引入环节
4-1=( 3 )
4-2=( 2 )
4-3=( 1 )
4-4=( 0 )
师:口算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生:被减数都是4,减数每次多1,差每次少1
师:很好,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我们继续:4-5=( )
生:小数字怎么能减去大数字呢?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运用“结果每次少1计算”。
师:马上能学以致用,真棒,4-5=( ),比0少1的是…(生:负1)
师:4-6=( ),比-1少1的是…(生:负2)
师:4-7=( ),比-2少1的是…(生:负3)
师:你知道像-1、-2、-3这些数叫什么数吗?(负数)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我们从那些地方能看到这些输。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气氛非常活跃。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数。
……
把新旧知识的冲突问题作为引入环节,设计一组有规律的计算,让学生去观察、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到原来小数减去大数是可以计算的,答案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负数”。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解决了以前“小数能不能减去大数”的困惑,再通过举例“生活中那些地方能看到这些负数”很自然的引入新知的学习。
以上三种类型的“置境引入”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好的课堂引入,片刻之间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气氛,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相反,引入的形式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就会骤减,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如何设计学生感兴趣、积极性高的引入情景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研究,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设计合适的引入情景来为课堂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叶祥佳.引悟教育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叶祥佳.阳光引悟[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蒋霞.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设计[J].小学数学参考, 2012年08期
[4]韩春莉.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艺术[J].明日,2019年第9期
[5]符颖.探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年第24期
[6]豆茜莲.略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法[J].科普童话,201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