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曹国凤
[导读] 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注重把握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注重把握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知。基于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希望借助于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用,更加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前言:当今的大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已经是主流,现如今已经不是老师在想“我今天教了什么”,而是老师需要思考“今天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的大背景了。教师们更加重视学生们在课堂上发挥的主体作用了。现如今为了营造师生共同努力,一起学习的氛围,老师们通常采用的都是兴趣教学,但是这种方法下学生的受教都是较为被动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讨论和展示往往是由老师来提出的,学生自己本身很难在深入去发掘问题的本身,去发掘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尽可能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与发觉问题的能力,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学生与教师展开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实现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渗透,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对问题展开深入地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一、现阶段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小学数学与小学其他课程不大相同,小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是如此,课程导入的教学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老师们应当紧紧贴合实际并加以对教材细致的讲解,赋予数学学科以生活化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而是应该结合思维导图与知识点并行讲解,使得学生们可以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去理解知识点,去消化知识点。教师们要努力去营造一种自主学习,同学们之间积极交流发问的生动课堂。高效的数学课堂,主角不止有学生,还有最重要的一名角色,那就是数学老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系统的教学理论,数学学科包括其他学科都一样,有其规律可循,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理论就是这些规律的总结和延伸,作为一名数学学科的教师,只有学好学精这些理论,才能将这些理论运用与课堂,将课堂更好的 呈现在学生面前。深刻领会苏教版课程的标准以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更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的的最基本的依据,只有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研究并且吃透,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才能让教师在课堂上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开展教学吗,并且将这些目的在备课以及教学的过程中去积极贯彻,这样,课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去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只研究教学的方法规律,无异于纸上谈兵,很难去实现教学目的。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老师这个角色在课堂当中的主导作用,并且要确立学生的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要把传统课堂当中的“教”的重心转移到当今课堂的学生的“学”当中,把传统课堂的“老师到底应当怎么教”变为“学生到底应该怎么去学”上来,并且课后还需要不断思考反省自己到底在课堂上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到底学的好不好,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我们需要将这个省着重地放在课后,以此在不断的学习和反省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1]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知识点并不多,大但是如果只是单单的拿出这些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消化,这样的教学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学生也不可能真正掌握当中的知识点。数学考察的不只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学生的运算能力,更加重要的还要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的思维。传统的数学教学,并不会考虑学生自身的情绪,学生到底对不对这个知识感兴趣,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点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兴趣,如何去用心对待数学这门学科。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们仅仅贴合生活实际,采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模式,以此来丰富小学数学的课堂,为小学数学的课堂带来更加思维化的教学,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二、在数学课堂上导入思维导图教学的策略
        思维导图是学习数学的“利器”,在数学课堂上加入思维导图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培养学生独立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来讲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制作一个树状的思维导图,比如求算一个圆的面积,那么可以将圆的面积计算作为一个“树干”然后发散开来,形成求算圆面积的数据的“树梢”,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记忆求圆面积的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本就是较为枯燥的东西,如果老师不借助思维导图的模式,单单是让学生进行公式的记忆,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较为困难的,而且学生可能会对这个公式的记忆提不起什么兴趣来,没有兴趣,学生怎么会用心去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呢,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感兴趣,能快乐地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那作为老师的我们何须担心课堂效率会不高,如今学生的厌学心理比以往都要更加严重,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快乐地去学习,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以,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效率,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有经验的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总会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思维导图的代入,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思想上的共振,从而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数学老师最大的成功,不是自己的学生获得了多么好的成绩,而是使学生在快乐当中去取得成绩,好的老师会让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随教学内容的不断推进,去不断的完善提升自己教学方法,把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使得他们可以快乐地进行学习。[2]
         结束语: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有着重大的影响,任何一名数学老师都不能忽视思维导图的作用,老师要借助思维导图的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发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12)
        [2] 蔡淑芬.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上). 2015(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