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学习终端是将新兴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构建智慧课堂的典型载体,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中无法及时精准掌握学情,开展分层辅导的问题。智能学习终端通过创造互动性更强的数字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和学习效果。该文以小学五年级2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准实验研究。研究显示,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持认可的立场;且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使用智能学习终端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智能学习终端;智慧课堂;小学数学;学习成效
一、引言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形式[1]。智能学习终端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硬件设备,也再次被国内外教育界所关注。随着智能学习终端在中小学课堂上的深入应用,关于基于智能学习终端的智慧课堂的实际应有效果和效能成为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关注焦点。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立场和观点以及智能学习终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成为影响智能学习终端的进一步服务课堂教学方式改进的重要参考。鉴于此,本研究开展了智能学习终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立场和观点的探究工作。
二、文献综述
(一)智慧课堂概念及架构
智慧课堂是指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学习课堂[2]。构建“云—端”一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云—端”一体化架构
(二)基于智能学习终端的智慧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性能的提升,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内的智能学习终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被证明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成效[3]。庞敬文等人将电子书包智能学习终端应用到小学五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4]。张美霞等人认为在行为参与方面,学生能够积极利用智能学习终端的交互技术参与学习讨论、评价等活动[5]。
(三)研究目的与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智能学习终端的使用主体,也是评价其使用效果的主力军。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究了教师对智能学习终端课堂教学的立场和观点,而从学生的视角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少[6]。因此,研究小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立场与观点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此外,智能学习终端的应用成效是本研究的另一个目的。在本研究中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以下两个问题:
1.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课堂教学的立场与观点如何?
2.智能学习终端的应用与否,对数学学习成效的影响如何?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课堂教学的立场与观点,使用准实验研究法研究智能学习终端的应用对数学学习成效的影响。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中,南华县某小学五年级2个班的学生及对应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被挑选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科目开展实验。两个班级(共89名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共由同一名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在实验开展之前,实验班学生们进行了系统性培训,以确保实验班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智能学习终端进行日常学习。参与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对象情况
2.实验方案
本研究需要用到学生的数学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对比确定学习成效。学生入学的摸底考试成绩作为前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成绩。成绩测试结束后,本研究使用TAM制作的调查问卷对学生对智慧学习终端的课堂教学立场与观点进行调查。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另外使用智能学习终端进行辅助教学。智能学习终端作为学具被用于课堂互动、测试题推送与数据分析等。在实验组,教师每堂课需要保证至少开展一次以上的基于问题的交互式学习活动,并且要鼓励学生通过智能学习终端软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主动与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
(二)测量工具
1.学生立场与观点测量工具
本研究用于测量小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课堂教学立场与观点的工具,为使用技术接受模型TAM制作的《小学生智能学习终端感知量表》。问卷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行为意向”4个维度的16个5级里克特量表题项,每个维度均包含4个题项。
2.学习成效前测与后测试题
本研究前测与后测试题分别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和批改的摸底和期末考试试卷。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立场与观点
本研究对实验组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立场与观点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率100%。经过SPSS分析,回收数据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得分情况
由表2知,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的课堂教学应用持积极的接受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为意向”维度上的得分均值最高,表明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积极接受的态度,愿意持续使用和推荐其他人使用智能学习终端进行课堂学习。在“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态度”维度上的得分均值较高,这表明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课堂教学具有较好的印象,认为智能学习终端是一个有用的学习工具。在“感知易用性”维度上的得分均值相对较低,这表明智能学习终端的使用操作对小学生尚有一定的难度。总体来说,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给予了较高评价,肯定了智能学习终端的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在此基础上,为探究学生性别对智慧学习终端的应用立场和观点的影响,本研究使用t检验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性别对智慧学习终端应用立场和观点的影响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男同学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行为意向”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均略高于女同学,原因可能是在小学生群体中,男生对新科技技术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略高于女生。统计结果分析表明,男女同学只有在“行为意向”上的得分出现显著性差异(p=0.034,p<0.05),说明在小学五年级群体中性别差异只会影响“行为意向”维度上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的应用立场与观点,而不会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态度”上影响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的应用立场和观点。
(二)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对比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前测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学习前测成绩分析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两组前测成绩的得分差为0.9分,差别较小,且p>0.05,表明两组的前测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视为成绩起点基本一致。但是,本研究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尽量消除前测成绩可能存在的影响,进一步将前测成绩作为协变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学习后测成绩分析结果
注:*p<0.05
从表5中可以看出,F=4.1, p<0.05, 表明两组的学习后测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实验组的后测成绩是85, 比对照组高了3.3分,这表明使用智能学习终端实验教学之后,实验组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也表明智能学习终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五、结论
本研究基于TAM技术接受模型,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行为意向”四个维度调查了五年级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立场与观点,发现学生对智能学习终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普遍持积极接受的态度,并肯定了智能学习终端对于数学课程的掌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通过准实验研究发现智能学习终端对学习成效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智能学习终端以其独有的互动功能和数据分析功能,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效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构建了一种智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将智能学习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本研究只对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智能学习终端数学课堂教学的准实验研究,因而针对其他科目、年级,本研究结论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出相似的效能与效果。因此,在后续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尝试将智能学习终端应用于更多的学科和不同的年级,进一步探析智能学习终端的智慧课堂教学成效。以期为其他师生提供智能学习终端课堂教学的启示和参考,最大化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效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1/19/content_5161342.htm.
[2] 吴晓如, 刘邦奇, 袁婷婷. 新一代智慧课堂:概念、平台及体系架构[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 386(03):86-93.
[3] 庄绍勇, 耿洁, 尚俊杰. 基于平板电脑的电子课本在香港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个案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2):92-99.
[4] 庞敬文, 王梦雪, 唐烨伟,等. 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 000(009):63-70,84.
[5] 张美霞, 沈蝴蝶. 面向智慧教室的课堂交互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 403(16):19-21.
[6] Ifenthaler D , Schweinbenz V . The acceptance of Tablet-PCs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3, 29(3):525-534.
作者简介:刘永山(1980-),男,彝族,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