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不断提升着教学质量和效率,本课题通过对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研究及分析,提出几点建议,旨在提升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信息技术
2018年4月13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所展现的优势
在软件方面,人教版高中教材应用了电脑中最常见的Excel软件,方便列表与统计;在硬件方面,主要提现在在实验作业环节中加入了电脑、计算器、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有利于学生在直接经验中习得间接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复杂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难度[1]。而信息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讲授过于抽象的短板,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生动的信息化教具直观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价值,并且新颖的教学方式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及数学素养。数学教学信息化不仅对学生有利,对教师也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快捷的编写教案、课件,信息化技术也会提供广泛的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总之信息化技术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互动性变得更加有效,在信息技术这个领域中,人们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自由及时的讨论问题。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中的建议及思考
(一)倡导智能教学,凝聚学科特色
数学教学音科学技术的加入变得简洁有效,信息技术的手段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三维制图来建立数学模型,也可以利用智能化教具向学生传授高中数学知识,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所处理不了的问题。我们不单单要在物质财富上凝聚学校特色,更重要的是在精神财富上凝练学科的价值,数学学科结合信息化技术的意义在于提升学校成员的素养,鼓励学校成员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奥秘,促进学校成员的全面发展[2]。
(二)创设有利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最好的导师是学生的兴趣,在传统课堂中,高中学生很难在数学课堂中一直保持精神集中,因为数学知识枯燥难懂,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论坛、视频、图形等,创造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学习学习的热情自然而然的就会高涨起来。比如,在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将新学到的知识与旧知识关联起来,可以利用visio软件将所学的知识画成一个完整的框架,通过该框架,可以使学生找到其中的规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拓展选材范围,丰富技术应用情境
信息技术不仅仅局限于解决离散型随机变量部分布、函数画图、模型建构等纯数学情境的问题。在2017年“开展实景体验学习”的主题会议上,要求在信息技术应用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实用的真是体验。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应该提供更真实的情景,这满足学生的要求,也提现了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四)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固定死板,教学方法单一,且教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这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教师应该通过信息技术,创造多元化、多途径的教学手段来处理实际教学中的各类问题。例如,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时,按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入情景模拟、案例剖析、小组探讨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如此方可令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获得新鲜感与兴趣。
(五)发挥技术优势,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的整合才能更高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数学基本能力为目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随之提升。比方说,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绘图的方式,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到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方法的妙处,这也会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方面:直观想象。不光如此,信息技术在学生想象、构思、建模等核心素养方面也具有极大的推动力,使他们感受到真实的体验。教师对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函数模型将问题数据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同样的,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对于Excel软件的应有十分广泛,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该教材学会分析、整理等方法处理数据,以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素养。我们应该着重关注信息技术培养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上的独特优势。
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趋势,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到高中数学教育目标中,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数学教学管理与科研中,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阳小平.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报,2015(52):49.
[2] 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