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是一个孩子在上学期间最宝贵的时期,小学数学的思维能力在此开始培养,于学生对数学提起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这一时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计算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而言,其处于接触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进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爱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措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规律,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但是就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比较呆板、单一,一般难以进行独立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创新性、独立性、灵活性和多向性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知识,探索规律,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学习方法。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数学思维能力指的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考的能力,通过空间想象能力推理、总结、归纳数学问题和知识,属于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二、数学思维对小学生的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
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因此而获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思维能力,形成自身的思维逻辑性。素质化教育提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与传统应试教育的目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基于数学文化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也应该把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和要求纳入其中,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文化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家长和教师最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更为家长和教师重视。当学生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有的会主动用数学思维的方式来对待问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握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准确率也高,而有些学生做题时用时长,错题率高,这就是学生是否具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区别。例如一辆汽车从甲城到乙城,已经行了200千米,是剩下路程的5倍,问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这种问题非常考验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此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二)发扬数学精神
相对于语文、英语等社科类学科而言,数学除了具有物质价值外,还具备很强的精神价值。
数学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进行准确表达的体现,为了让这种思想更具准确性和逻辑性,数学符号、公式和运算法则得以出现。可以说,正是前人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追求和探究精神让该学科得以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而言,其涉及到的概念和数学思想相对简单,而越是简单的知识往往越能揭示数学的本质,比如十进制换算、运算法则、位置变化等。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问题粗看较为幼稚,甚至存在明显的错误,但正是对这些令人捧腹的问题的思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原始的动力。比如,在教授《统计与概率》的相关问题时,老师可以让两个学生一组,一人负责扔硬币,一人负责记录,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硬币正反面的次数就越接近,通过这种实践精神,学生就能更好理解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了。在实验结束后,老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给学生讲述更深层的内容。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也能深化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者就是用数量关系转化图形,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感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掌握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时候,由于學生还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就会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积木等玩具,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况下,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实际化。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样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妈妈有2个苹果,爸爸有3个苹果,那么爸爸妈妈一共有几个苹果呢?这样一来,就能将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和生活。
四、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灵活性,加强数形结合的运用,深化思维、创设教学情境,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其在后期的学习中能够形成学习思维和方式,有效提高综合素质。数学文化较为特殊,其蕴含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并且在促进数学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