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数学学业评价,学生在教室里正襟危坐,光靠一张试卷,一本草稿,一套桌椅,一支笔,呆板的考试场景和评价制度,没有欢声笑语,没有成功时的雀跃,有的只是冰冷的分数,忽略了孩子情感的参与,且评价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参与,没有乐趣。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并不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挑战的欲望。两年来我们开展了小学低段评价制度探究——“情景考试”的研究活动,通过创设以乐考闯关的学科场景,实现考试考场、形式大翻转:巧妙的把学科知识融入到情景活动中,综合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发现、分析、简答问题等学科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评价。这种乐考方式,不再是通过一张试卷单一评价学生,而是综合性的评价。它打破了只追求考试成绩的唯分是从,从结果式评价迈向侧重过程性的评价;从只侧重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变为更侧重学生能力目标的发展及学生情感的体验;把静态的评价改变为动态的评价,真正的肯定学生解决问题、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既促进一个人进一步的发展潜力,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既有随机挑战创新,又有情境体验。把由教师的单一评定转为生生互评,家长、老师点评,从评价标准上由单一的分数论英雄转向多元评价。这种新的评价方式,让老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评价每一个学生。这种乐考形式的学业评价改革,吸引了家长的参与,推动了教师素养的提升,促进了家校的共建;这种乐考,考试情景形式多样,寓测于乐,氛围轻松,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全面的考量了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下面把我校在开展低段“情景考试”中几个数学场景案例与大家分享:
场景案例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快乐超市
考查内容:1.人民币的认识;2.简单人民币间的换算和计算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人民币换算的掌握情况,及利用
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超市购物这一情境,既增加了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及动手能力,同时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考查标准:提前创设购物商店、设置人民币兑换点。五星题:1.把手中的一张50元钱,兑换成不同面值的钱,要求总和也是50元钱得2星;2.用兑换的50元钱至少购买3件不同的物品,并把钱找补对得3星;四星题∶ 用40元钱至少购买2件不同的物品,并把钱找补对得3星;三星题:用20元钱至少购买2件不同的物品,并把钱找补对,得3星;所需材料:1.货架一个、超市物品若干、标签贴若干、购物篮5个、人民币30套、海报4张、抽奖箱1个、换钱篮4个、立体图形积木一套。2.铅笔5支、草稿纸若干、评价印章 1个。3.课桌5张。
人员配置: 教师1人 家长3人(兑换员、导购员、评星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形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只有注重实践,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实际和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之中,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取知识。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家长代劳、刷卡消费和网络支付等,一年级的孩子缺少了人民币使用的人生经历,在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部分孩子对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学得并不是那么的轻松,原因是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缺少体验。在乐考过程中,我们创设模拟超市,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设置不同星级要求,巩固基础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挑战欲望,把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学生情绪高涨,主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场景案例二: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口诀小达人
考查内容:乘法口诀、搭配
设计意图:把枯燥乏味的乘法口诀记忆融入到游戏挑战场景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挑战精神,利用游戏过程中的问题随机生成性,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准确、快速记忆和灵活运用。
考查标准:
1.4人一组,每人自选一组扑克牌(6张),选牌定对手,规定一起出牌,每次出牌以最快速度说出双方所出两张牌数字乘法口诀的一方为胜(记奖章1枚),双方扑克牌收走,期间剩3张时可以随意调换对手,直至手中扑克牌收完为止。
2.以手中的扑克牌张数决定在抽奖箱内抽奖为条件,10张及10张以上可以有1次1分钟抽奖机会,1分钟内双手同时从抽奖箱内拿出两个写有数字1—9的乒乓球,快速说出两球数字的积,说对继续,一分钟之内拿到20个乒乓球的记5分。(总分10分)
3.手中扑克牌少于3张或输完没有的,考官发给3张扑克牌进行组数搭配,能按要求组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每组对1个数记1分。(总分10分)
所需材料:超大扑克牌2副(a4纸一半大)、抽奖箱、乒乓球30个
人员配置:家长志愿者2人、教师1人
此场景体现了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学生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标”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在乘法口诀PK的活动中,以出牌答题赢取对方扑克牌、限时抓乒乓球、扑克牌组数等游戏情节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挑战欲望和操作乐趣,还把把枯燥乏味的知识隐性地蕴藏在游戏中,一举两得。
场景案例三:二年级上册数学——密室逃脱
考查内容:1.位置;2.认识钟表;3.20以内的口算;4.认识图形;5.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1.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3.让孩子体会到在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考查标准:在教室里用高纸板围出3条不同星级的路线(如选五星题的学生较多可以设计4条路线),每条路线途中都分别设有要考查的5个内容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分别选择进入三星、四星、五星的路线进入挑战答题,每答对一题就可以获得1枚奖章,最终集齐5个奖章的学生才可以获得通关钥匙,将门打开离开考场后即能获取相对应的评星。
所需材料:教室、书、钥匙、几何图形、钟、题库
人员配置:家长志愿者4人 教师1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课程评价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每个学生的学科素养。“密室逃脱”这个场景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巧妙地把本册数学课中学生应掌握的相关基本知识和“串烧”起来,置于过关斩将的场景之中,既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勇于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新教学理念中主张:学生的学习方式或学习行为应该是有趣的、快乐的,尽量给他们创设快乐有趣的情境,让他们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体会玩耍中的快乐,学会玩中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我们要善于把控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相统一这条线主线,设置“动态”情景,把复杂、枯燥的知识精心整合加工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活动中来,提供学生体验的机会,寓教于乐。而“情景考试”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它引导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感知,在情景体验中反思,在情景体验中创新,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让学生乐学乐考,从而实现知识突破和情感培养的双重加持和提升!
作者简介:向兰洋(1984-01-28),男,汉族,籍贯:四川广安,当前职务:副校长,当前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