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再仅仅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强调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论。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抛弃传统教学理念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部分,继承其中的精华。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1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三个侧重点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下提出的全新教育目标,注重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因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也需要将这三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加以落实。文化基础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分析,关注学生能否完成知识的探究学;自主发展是思维、思想的创新,以及个人素质的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物理知识的探究,从而促使其做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是知识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让学生去分析不同的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三个侧重点是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落实的教学理念,也是有效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基础,需要有效落实。
2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2.1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以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形成的思想观念。可是,物理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物理知识,认真探究各种物理概念,以及学会对物理概念进行总结和说明,进而从物理概念中挖掘知识内在的本质特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物理观念。可见,学生想要形成良好的物理观念,就必须加强自身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知;而学生具备良好的物理观念之后,才能更加快速的认识各种物理现象及规律,从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有效地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认知物理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物理概念基础,以更好的形成物理观念。
以《运动、空间和时间》课程内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可是,物理概念的学习比较枯燥,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有趣的生活例子,引导学生利用运动、空间、时间等概念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机械运动问题,有利于增添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比如,如何选取参考系是机械运动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概念,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例子,以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中的参考系概念;如以一段空投物资的影片作为课程导入的内容,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参考系的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学生掌握一定的机械运动概念之后,有利于对物理现象展开针对性的探究,并逐渐从研究中形成良好的物理观念。
2.2创设有效地物理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将无法对问题展开细致的研究。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物理现象及规律,进而找到推理和论证的方向,才能最终掌握物理知识。此外,科学思维也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将科学思维纳入到教学培养工作之中,以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
然而,现阶段仍有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无法引导学生走入具体的物理研究情境,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了改善上述教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出有效地物理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比较强的学习感受,进而主动参与到课程的研究,这样有助于学生从研究中锻炼自身的科学思维。
以《形变与弹力》教学为例,首先物理教师想要创设出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就应该基于弹力有关概念,针对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以在研究中不断引导学生构建推理和论证思维;其次,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其它先进的教学技术来营造一个较为生动而有趣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从而愿意主动参与到情境的研究。如教师课前录制一段关于“形变与弹力”的视频内容,借助一些简单的弹簧、铁丝或者尺子等道具,演示物体形变的过程,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形变与弹力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走进具体的课程教学情境。最后,根据视频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具体的问题;比如,不同物体的形变存在哪些差异?弹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通过结合问题来增加情境的悬念,进而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新想法和思路,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3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句话中我们应该明白,实践探究是分析物理现象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才能促使学生朝着多方面发展。但是,由于学生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等差异,导致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学习想法。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好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合作学习的模式,鼓励学生之间展开合作互助,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想法,进而对课程知识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也符合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以《摩檫力》等教学内容为例,首先,给予学生一定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如教师根据课堂时间以及教学目标等要求,适当抽出时间组织合作活动,让学生利用一些道具来完成实验,并做好相关的组内讨论。比如要求学生们利用木块、尺子、线等教具,完成摩檫力实验,分析摩檫力与之前学习的重力、弹力的差异,并完成研究报告。其次,教师需要保证小组分配的合理性,根据学生能力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展开有效地小组合作,促使学生之间形成学习上的互补,从而将良好的学习经验得以传递下去,这符合了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最后,教师需要时刻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各个小组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以科学分析小组的学习状况,进而对学生给予有效地课程指导。比如说,在研究摩檫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很多学生可能会遗漏一些影响因素,这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摩檫力与哪些因素产生互相作用,使得学生可以找到影响摩檫力大小的因素,进而总结出有效地学习经验学,最终真正理解和掌握摩檫力等有关知识。此外,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教师也需要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给予学生一些鼓励,促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通过不断地探究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素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核心素养理论,顺应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有所体现。
参考文献
[1]常伟伟,徐衡.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0(01):85.
[2]李宝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微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68.
[3]魏永平.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学周刊,2019(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