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传统文化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把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进行融合,不仅能够对强化传统文化方面教育,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以及发扬,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道德品质,这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更加民族复兴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需要。本文旨在对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径展开探究,希望能对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德育教育;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前言:近些年来,伴随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逐渐深入,学校当中的德育工作已经取得明显进步。然而,针对新时期发生的新变化,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以及不适应之处,特别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道德品质方面存在方法少、思路窄以及效果不佳这些问题。为此,学校应当把传承以及弘扬传统文化当作重要抓手,把立德树人当作根本任务,在思想道德、艺术体育、知识技能以及家庭社会这些教育环节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进行有效融合。
一、构建组织框架,建立德育工作保障机制
第一,学校可以成立“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工作小组,以此来增加团委、德育处、教务处以及校学生会这些机构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岗位职能。第二,在上述机构进行实施,在所有班主任以及班委的带领之下,建立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小组,定期举办专题传统文化课程,向所有班级以及所有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之下,学校可以对专项资金进行设立,对传统文化的有关措施以及活动进行保障,从资金、组织与制度三个方面保证德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高效融合。
二、在思政建设当中融入传统文化
如今,习总书记已经强调,教师是学校办好思政教育的关键,教师需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思政教师需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种子,积极引导学生。所以,强化思政教育的一个前提便是强化教师团队思政建设。第一,学校可以邀请国内一些知名教育学家对所有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展开教育培训,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同时培养其岗位技能以及功能能力。第二,教师需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学习强国”这些APP,强化学习,及时补充知识,并且学会思考。对国内时事进行了解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坚定思政教育信念,不断提升价值引领整体有效性,充当学生学习、成长以及发展的引路人。
三、在建设校园文化期间融入传统文化
在班会、语文、文体以及德育课上,教师可借助云课堂把传统文化有关网络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提升经典著作教学力度。如今,学校可以加大劳动课、德育课以及文体课的占比,把《中国诗词大会》以及《经典咏流传》这些收视率高、质量好,并且极具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当作素质教育以及德育教育当中的一个部分,丰富校园当中的文化活动。例如,进行语文教学之时,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讲授,同时还需加大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法律知识以及国学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实际认知度,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同时,学校还需把学校艺术节以及技能大赛当作契机,在教学竞赛当中添加一些书法以及诗歌诵读比赛内容。开展社团活动期间,学校可以组织传统礼仪、国画绘这些活动形式[1]。通过上述活动,可以让学生以及教师耳濡目染,做到感同身受,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同感,同时还能陶冶教师道德情操,渐渐培养师生仁爱之心。
伴随网络飞速发展,学校可在原有基础之上,对微博以及微信平台进行充分利用,把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特点进行结合,向所有学生以及学生推送一些国学知识与文化常识,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同感。
四、通过传统文化推动德育教育
自新生入学以后,团委、德育处以及学生会都在校园当中添加浓厚文化色彩,包含雷锋同志的雕像以及工匠精神这些代表人物,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同时,学校还可定期通过广播站对工匠事迹进行播放,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让儿童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有效推动德育教育发展[2]。
当前,习总书记已经指出,传统文化需结合新时代要求进行继承以及创新。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并未培养出高分学生,而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发展学生技能,这不仅对学生自身有利,同时对社会发展也十分有利。技能学习拥有显著操作性,人除了要对生存技能进行掌握之外,同时还需具备支撑自身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以及审美情怀,这样才可让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引导,不断激励自己,进而实现和谐发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管是从家庭、班主任、教师,还是学校方面,全都需要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其情怀与精神的熏陶,是学生成长以及发展道路之上教育的引路人。对传统文化加以合理运用,可以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三观、道德信仰以及精神理念[3]。此外,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不少德育内容,教师可以对这些内容加以充分利用,在各个学科教学当中对传统文化当中的这些德育内容加以渗透,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科教学的实际效率,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掌握,同时还能对德育内容加以有效渗透,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这对学生学习以及发展十分有利。
结论:综上可知,把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以及弘扬,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养,这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学校应当积极构建组织框架,建立德育工作保障机制,在思政建设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在建设校园文化期间融入传统文化,并且通过传统文化推动德育教育,这样才可把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舒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2):53-54.
[2]梁钟艺,张馨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25+65.
[3]张华春,季璟.新时代文化自信视阈下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