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于含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无论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和老师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无论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和老师,还是作为教育受众的学生,都对教育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高中物理教学层面上,就是要求教师用更加新颖的方法,对传统的物理概念进行全新的解释,方便学生更好地接受与应用这些物理知识。对我国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水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虽然随着课改的持续展开,物理教学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篇文章就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思维;培养

一、创新思维能力定义
        在当前,一些高中物理老师面对着教学中的困境,也探索过采用新的教学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对创新思维能力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义,所以也无法形成系统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们就是单纯的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从课本上学习干巴巴的理念,然后再以应试的角度去进行应用。而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会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理解课本上的概念,并自觉的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对课本上的概念进行诠释,最后再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其用于生活中去。可以看出,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无论是从对知识的掌握的角度,还是对知识的应用的角度与接受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的学生相比,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当今这个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加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转变学生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倡新教育理念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即使在新时代,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这种应试教育的理念还是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当今的学生。所谓应试教育,就是指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取更高的分数。在这种教育理念之下培育的学生,可能对书本上的知识都了然于胸,但是一到实际的具体的应用中去就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所以具备应试教育理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多是教条式的掌握,在知识的创新方面是非常薄弱的。
        所以要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做到的是转变学生的理念,将学生从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中转变过来,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学生才会在日常的学习中自觉地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的努力。一方面,学校在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不能一味地以教科书式的考试成绩来评价,要从学生对概念掌握的灵活程度,实际运用理解等多方面去评价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督促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有益的改革。另一方面,高中物理老师在面向学生授课时,不能照搬照抄课本,要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入挖掘,可以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对概念进行深入的了解,去发掘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通过这些类似的举措,学生们头脑中应试教育的理念会相应地弱化很多,对下一步增强高中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坚持问题导向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老师对课本上的概念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进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在解决考试中的难题时可能会得心应手,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却没有多大的用处。要想增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来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
        所谓问题导向,就是指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抛出一个经典的物理问题,例如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等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继续设立一个新的问题,并且引导他们对此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学生可以摒弃过去传统的由点到面,将知识点单一串联起来的学习方式。相反,他们在对知识逐步的深入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能让自己的思维越来越发散,主动去思考更多的问题,从而达到增强他们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目的。
(三)注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本上的知识都是前人在无数次的实验中得来加以总结而呈现的。而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上,由于教师的主观原因以及教学环境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们只是听老师对这些物理概念进行讲解,或者从课本上的图片上去尝试掌握这些概念,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最基本的物理概念的掌握都只是停留在一个浅尝辄止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再要求他们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那就要引导学生透过课本上的文字,从最初的实验中去对概念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胡克定律时,单纯的让学生去记住课本上的概念并不难,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对定义的理解与掌握并不是深入的。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准备好一个弹簧,让他们自己选择将弹簧拉伸的长度,然后观察并记录弹簧弹力的大小,通过他们自己的动手,他们对该定律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在目前的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逐步增加相应的物理实验配套设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加学习物理的趣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发散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三、结语
        高中物理阶段的知识在很多学生一生的物理学习体系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高中物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今时代,教育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给学生灌输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帮助他们增强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进行物理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明明.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 智富时代, 2019, 000(002):P.233-233.
[2] 宋德高.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魅力中国, 2018(34).
[3] 童海燕.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J]. 新课程(下), 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