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不能只是掌握书本当中的知识,还需要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起来。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重要性
1.1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性的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中,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的特点就是加强数学的应用。数学是客观存在的,数学教育是现实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地结合学生所接触的客观实际,然后归纳出数学相关的理念、公式。
1.2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与现代数学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之前的小学教育内容更加注重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层次狭窄。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新教材的内容都已经涉及最新的代数与几何知识,所以说,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世界一直在向前发展,在这个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是有益于人类更好生活的必要工具,社会更加注重对数学的应用,这是当今时代的特点。
2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策略
2.1转变教育思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点,一般都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将比较完整的数学理论向学生传授,并且还会清晰地将每一个知识点向学生讲解。但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都是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只是当教师的聆听者,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所以学生无法将自己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这一方面比较重视,还比较重视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服务,不仅需要对这些知识理解,还需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需要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对这些知识运用,将知识的作用在实际生活当中充分地发挥出来,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结合社会环境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将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不断进行改进,将专业习惯对自身的束缚摆脱。但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自己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多元化,使用逻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将主体作为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过程当中对数学知识应用,合理地将生活当中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2鼓励学生创新行为,引导学生创新合作
小学生尽管年龄较小、学习能力有限,但在进行创新练习的时候,往往能够迸发出不同的创意与思维,在有些时候会偏离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并将其逐步联系实践生活。在进行某个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之后,教师就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将刚刚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自己的实践生活,将知识运用在不同的场景,真正意义上启迪学生的智慧,深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意义与价值。例如在进行计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学习后,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推测其重量,并使用正确的重量单位进行描述。在学生掌握正确的用法后,再让学生将不同的重量单位进行换算,并没有固化教学的内容与物品。此外,针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仅仅依托于学生或教师个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利用好合作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一起“头脑风暴”。教师可让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化创新能力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学生互相交换经验与想法,在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不足过程中,不知不觉间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并落实了实践学习的目标与要求。
2.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需要将传统的观念打破,需要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断重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当中和数学知识结合,有效整合相关的概念,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于知识来源于实践这一问题进行了解,让学生了解应用应该在实践当中应用。并且,教师需要将比较丰富的实践课程向学生开展,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通过数学建模等方式进行应用,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不断加强,将学生对数学知识合理运用的素养培养出来。所以,将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数学建模,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解决,并且在建模的过程当中,由于充足的已知条件比较缺少,因此学生需要和实际的生活联系,不断地分析和总结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将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出来,将学生善于分析的习惯培养出来。并且,在进行建模的过程当中,学生对问题探索以及总结归纳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还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出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将课程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2.4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教师应该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提出问题的阶段,教师应该创设问题的情景,抓住问题设计的关键,更好地结合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问题的阶段,教师应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的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进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寻找解答问题的自信心。其次,教师可以改编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帮助学生打破模式化的解题思路,如可以将条件完整的例题进行改造,提出一定的条件,让学生自己独立猜想与证明。总而言之,应用型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学生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以此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重要的基础内容,但是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和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促进不同问题的有效解决,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8).
[2]王凤菊.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祖国,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