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以往的工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中,经济的建设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生态环境方面,成为了新时代下的重要问题。环保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初中地理课中应该对初中生加强环保教育,强化初中生的环保意识,让初中生在环保方面有足够的责任心以及自觉性,并形成良好的生态观念。本文对初中地理课中开展生态以及环保教育详细分析,了解当下环保教育的一些要求,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生态意识; 环保意识; 生态教育; 环保教育
在我国乃至全球,都出现生态危机不断加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现象。对青少年学生普及生态和环境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地关系是非常迫切的。在教学中应积极挖掘生态和环保素材,发挥地理教学的生态和环保教育优势,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和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提倡因地制宜地协调人地关系,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教学中应重视生态和环保内容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教材涉及的生态和环保教学内容,诸如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使气温升高、北非沙漠不断扩大、热带雨林破坏严重、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引发的各种环境的破坏等,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增加兴趣,加深理解并通过学习有关知识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比如在讲“土地资源”一节时,教学中要多角度展示土地资源的动态性、破坏后恢复的长期性,如草原要上百年,原始森林要几百年,以及破坏生态会产生极大危害;还可以利用挂图展示黄土高原以前森林茂密、清水长流的景象和现在沟壑纵横、黄土飞扬的景象进行对比,让学生加深理解,懂得人类如何遵照自然规律、生态规律办事,在生产生活中如何保持和创建与生态协调的生存环境。
二、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引发危机感
近年来,我国因环境而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按照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认识到人类的许多不良行为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生活环境被污染,这些不良行为造成的后果会给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危害,并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危机感。让他们畅所欲言,各自说出对环境问题的看法,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行为,有哪些行为是破坏环境的,针对这些行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让所有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环境破坏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甚至已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环保的视频给学生看,如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导致许多人死亡,房屋被毁,无家可归,大量庄稼被埋的悲惨视频。这些是因为不爱护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的。
从这些视频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危机感,让他们产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例如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不随便浪费食物、多参与植树活动等。
三、联系现实问题进行生态和环保教育
现实的生态和环保问题更能引起人们的关心,教学中善于引用现实素材,会收到较佳的生态和环保教育效果。例如讲到“森林资源”一节时,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图片,说明其产生的后果和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而收到极佳的教育效果。另外,初中地理课中,教师要结合国内一些地方不注重生态建设,给环境造成的问题。比如一些地区因为滥砍滥伐,导致滑坡以及泥石流等严重的灾害,给当地的发展造成非常严重影响。教师还要在初中地理课中,让初中生明白,不保护环境的严重后果。比如黄河每一年都有大约十六亿吨的泥沙,顺着黄河流域流入下流,并带走无数的氮磷钾肥。其实黄河中流走的,不仅仅是泥沙,更是很多地区发展的动力。不仅仅是黄河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国的长江也是如此。长江其实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面积在不断扩大。长江流域面积的31%已经发生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56万平方千米,而每年流入河口的泥沙达5亿立方米。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已经迫在眉睫。再联系报纸、电视上的公益广告。
四、结合乡土地理教材进行生态和环保教育
家乡的生态问题更能强烈地引起学生的关心,在教学中联系当地的生态问题。比如教学中列举营仔镇龙营围虾场的鱼虾,由于海水污染而大量死亡,致使许多虾农血本无归的事例,指出一小部分人为了个人私利,私自围海养殖扇贝,向海水中投药的不合理行为。这些行为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政府实施每年2个多月的休渔期举措,并严惩污染海洋环境的不良行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保护海洋资源的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和保护家园的责任感。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每一年因为人们在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不注重环保,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类似在海水中进行投药,对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另外是一些居民,因为本身居住地就在海边附近,所以将一些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入海水中,对海水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一些人对海洋中的鱼类进行过度打捞,导致很多的海域内,鱼类的数量急速减少,这些行为都仅仅是在眼前让生活便捷,或者是增加一些经济收入,但是从长远上看,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教师要注重对一些乡土资源进行开发,对初中生展开良好的环保教育,让初中生经过对乡土案例的分析,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挖掘有用的生态和环保素材,发挥学科教育的优势,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保观,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初中地理课中,教师要注重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在初中地理课中对初中生开展合理的环保教育,将环保的理念灌入到初中生的内心深处。
参考文献:
[1]王亚平. 地理教学中初中生环境保护意识培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