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对高中班级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给高中学校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班级管理实践,笔者提出了高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中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策略
互联网使人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10~19岁网民占比17.5%,网民年龄结构呈现低龄化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学校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以下是笔者对互联网时代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粗浅思考。
1 互联网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1)互联网对高中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高中生正处于好奇心较盛的时期,同时心理比较单纯,辨别能力不强,自控力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生态复杂,其中的资源和信息良莠不齐,高中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因素的影响,出现沉迷网络、放纵自我、不关心现实生活等问题,即使回到现实生活中也会产生无助、无奈之感,如果班主任和家长不加以引导与调控,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不乏因为沉迷于手机游戏不能自拔而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因为网络交友不慎而被欺骗导致心理问题等案例,所以,作为高中生的班主任,一定要关注互联网时代高中生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对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互联网对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由于高中学生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中,他们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缺乏判断力,容易被负面信息影响,被西方腐朽思想侵蚀,形成错误的价值观,甚至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信谣传谣,做出违法行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对高中生未来的行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高中班级德育管理必须重视学生的三观教育。
(3)互联网对高中生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部分高中生因自控力弱而沉迷于网络社区,虚拟社交慢慢取代现实人际交往,从而影响他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他们不太愿意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改变了正常的交友渠道,羞于表达,导致人际关系发生变化。比如笔者所教的班级,住校学生占班级大多数,在宿舍里,如果不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进行管控,学生在宿舍大多会选择玩手机,同学间相互交流减少,阻碍正常的交往行为,有时还会因为某个学生沉浸在手机玩乐中而影响他人导致同学间出现矛盾的现象。
(4)互联网对高中班级管理方式带来影响。以往的环境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能更直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如通过组建班委、上主题班会课、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或多或少都发生着变化,学生接触的信息更为广泛,这对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班主任找犯了错误的学生谈话,学生有可能会搬出他从网上获得的所谓“道理”来辩解,班主任如果不了解这些信息,不能恰当引导,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未必会发自内心的接受,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班级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德育的时效性,这是高中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应该重视的问题。
2 互联网时代下班级管理策略
2.1 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Digital Literacy,又译作数位素养。是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的能力来定位、组织、理解、估价和分析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代社会越来越要求公民具备科学的网络素养。高中生也应具备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规范及道德修养等网络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知识。2010年全国两会上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提出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积极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网络道德规范。班主任承担着重要的德育责任,培养学生科学的网络素养是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引路人,首先自己就应该具备科学的网络素养。班主任不同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老师,班主任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辩证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提升网络沟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
2.2 发挥好班主任的引导者和疏导者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推手,当今,互联网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互联网浪潮,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不应当一味的“堵”,而应当“疏”,应该成为学生在互联网浪潮中的引导者和疏导者,这就需要学校和班主任转变传统的德育方式。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采用禁止的手段和策略,如制定规章制度禁止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这样的方式往往会禁锢学生的探索精神。疏导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互联网虽然有良莠不齐的信息,但互联网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也为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打开了一扇窗口,如微信、微博、电子邮件、QQ等互联网工具可以成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学生能够和老师在网络平台上良性互动,学生更容易亲近老师,更容易接受老师的引导和教育。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网络热点话题,网友对热点话题往往会有不同的评价和不同的观点,班主任可让学生对热点话题及其网友的评论进行辨析与讨论,在辩论中,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促进学生思考,真理会越辩越明。所以说班主任要善于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去识别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3 发挥好“互联网+”的家校联系作用
随着互联网与各场景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班级管理中。为了让班级德育工作更有实效,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还可以打造家校互联的德育模式,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等信息化平台,在群里向家长推送政策、新闻、信息、学生动态和学生成绩等。还可以开设网上家长会,打造家校互联新平台。笔者所在学校还举办过“教育同路人”家长学校网络微课堂,让家长在手机屏幕上就可以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并与学校老师互动,反响不错。班级还可以建立班级公众号,班级公众号除了发布班级信息,还是一个展示班级风采、交流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表达孩子与家长的心声,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总之,怎样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的决策、管理和育人的环节中来,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家校合力育人体制机制,是高中班级德育管理应该思考的问题。
结束语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对高中班级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带来新的挑战。高中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探索互联网与班级管理的融合,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1]张 红 琴.“ 互 联 网 + ” 背 景 下 家 校 沟 通 的 技 巧 与 策 略[J].理 论 探 索,2019(12):26.
[2]李根.“互联网 +”在班级管理中的 价值探索与策略研究[J].教育视界,2019(02):35-37.
[3]吕福山.浅议“互联网+教育”时代的班级管理[J].科技资讯,2019(10):132-133.
[4]余胜泉.《互联网+教育:未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