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黄敢振
[导读] 农村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其教育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整体教育的发展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其教育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整体教育的发展。因此,农村小学需要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方法进行创新,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小学内部教学环境,保证各项教学、办学活动顺利开展,全面提高学校教学水平。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农村小学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路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新课程
         前言:
        新课程改革对农村小学管理工作提出全新要求,学校需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从而实现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建设。然而,当前农村小学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在今后的管理工作当中,学校需要积极探索和发掘全新的管理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一、农村小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农村小学,教育和管理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学校管理是为教学工作而服务的,针对学校所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以及学生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从而保证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如果管理工作不规范,将导致学校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弊端,甚至在学生的素质建设和培养方面存在不良的影响。因此,农村小学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并且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执行力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农村小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思想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
        据了解,目前农村小学在管理工作方面缺乏思想重视,相关管理体制建设也不够全面和具体,导致各项管理活动难以有效地落实下去,同时所形成的管理效果也不够理想。首先,学校管理思想仍然以强制性理念为主,管理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执行管理工作时,未能全面考虑到师生的主观需求,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工作决策认可度较低。同时,因为思想不重视,导致管理体制建设比较滞后,管理范围以及细则有待优化和提升。
        (二)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农村小学在管理工作方面,所采用的管理方法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学校设定规章体制,要求学生严格遵循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从而实现学校管理的目的。此种管理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灵动性和应变性功能较差,与当前多元化的校园环境管理要求不符。同时,在管理手段方面,学校未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单纯依赖人工管理展开相关的管理工作,导致管理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三)考核体系不健全,监督力度单一
        考核体系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等进行考核,从而有效判断教学水平,同时,考核结果也能够为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重要依据。但是,就目前来讲,农村小学在考核体系的建设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首先,考核理念比较落后,仍然以学生成绩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仅如此,在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农村小学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管理实际执行力度较低,甚至趋于形式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小学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学校需要加强思想重视,想办法对管理体系和方法做出改进和更新。
         三、农村小学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一)树立生本理念,健全教学管理体制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工作,农村小学需要从管理思想方面进行更新]。

首先,学校必须对该工作项目加强思想重视,充分意识到管理对提高学校教育质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之后,学校需要树立生本理念,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主观需求角度考虑,开展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和一线教师对学校领导作的认可度,从而配合管理工作,规范自身行为表现。同时,学校需要根据新时期教学管理工作要求,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从而为具体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重要的体制导向。学校需要树立柔性化、人性化的管理体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方案。
        (二)引进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管理体系
        为了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农村小学需要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全面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从而为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学校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引进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管理体系,从而保证管理工作覆盖面更加全面,管理工作更加细致。学校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构建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学生电子档案,以及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系统等。根据不同教学需求合理设定管理指标和参数,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教学管理工作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三)更新课程设计理念,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重点工作项目,课程设计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需要在课程设计方面,树立全新的设计理念,加强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创新,从而保证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更加全面,实现素质型人才有效培养。首先,学校需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的规划设计,将国家先进的政治思想、决策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引进到课程当中,从而实现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素养。其次,学校需要对课程开展方式进行创新。合理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在线教学体系,开发微课视频资源,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程学习环境。
        (四)健全考核体系,加强质量监督
        学校在组织教学管理工作时,需要进一步健全考核体系,做好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核,从而为后续教学工作改革和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首先,学校需要对考核理念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应试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实践技能以及素质品格修养,进行全方面、具体化的考核,从而保证考核结果与学生真实水平更加贴近。也能够切实反映出学生在各方面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地展开教育教学和指导。同时,学校需要针对各项管理工作加强监督力度。有条件的话可以专门成立监督小组对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核,避免此项工作趋于形式化发展。
        (五)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效率
        在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管理质量。因此,学校需要重点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全面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效率。首先,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有效地渗透给管理者。重点加强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培养,以便管理人员可以规范操作智能管理体系,实现教学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学校应落实责任制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结论:
        综上,对于农村小学来讲,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十分关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规模较小,在校只有二三百号学生,二十来位教师,学校在教育与管理方面存在着农村小学的共性问题。不管学校规模如何,学校需要针对当前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理念、体系、课程设计以及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教学活动更加高效,从而实现农村教育的有效改进。
参考文献:
[1]马桂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98.
[2]曲长辉.新时期加强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的思考[J].赤子(中旬),2014(02):125.
[3]肖槐树.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J].亚太教育,2014,(03):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