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我国初中教育体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得到较好的凸显,同时也成为了我国初中教育的重要模块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良好充分的德育教育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初中生的综合发展与提升。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初中德育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接着从提高班主任的德育意识、贯彻课程德育战略模式、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德育家校合作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有利于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发挥相应的战略成效。
关键词:初中德育;德育意识;课程德育;德育实践
在当前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生通过网络途径可以接触到更多知识。但由于这些网络信息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筛选,再加上初中生自身身心发展层次比较有限,很容易受到各类负面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初中学校就应该强化德育工作的开展成效,并通过德育教育引导初中生逐步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对于我国特殊社会现象与问题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不会轻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1]。但结合当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院在这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德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造成德育教育很难实现预计的成效,需要在后续时间里充分引起重视。下面也主要立足于这一点,全面探索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
一、初中德育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德育意识不高
结合我国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现状来看,我国很多初中学校的班主任德育意识普遍不高。多数班主任在平时的时候过于重视班级管理,并没有明确德育教育的战略价值。在班主任自身重视程度不高的时候,德育教育活动就很难得到全面的推广,甚至部分班主任的严格班级管理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更难取得较好的德育成效。除此之外,部分班主任虽然已经开始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战略意义,但是由于自身德育意识不高,导致他们无法找到正确的德育教育方法,影响了最终德育教学的效果。
(二)德育教育活动相对独立
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都比较独立,跟其他学科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但事实上,德育教育跟很多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有着比较显著的联系。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文文本中有很多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给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素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课程学科的素材,那么就可以显著提高德育教育的综合成效。但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并没有跟课程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德育教育很难达到较好的战略效果。
(三)德育理论教育占比过多
当前我国多数初中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存在理论教育占比过高的问题,导致说教式教育、灌输式教育等情况普遍存在。这种教育模式已经非常落后,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抵触。事实上,德育教育活动并不适合理论说教,而应该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切感知到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但我国多数初中学校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数量还非常有限,需要在以后时间里引起重视。
(四)家长的参与程度比较低
德育教育活动单靠学校是很难取得较好效果的,还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其中。但很多家长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认为自己将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可以不用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最终导致德育教育很难形成家校合力。
二、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班主任的德育意识
在开展初中德育工作的时候,首要工作就是提升班主任群体的德育意识。
第一,初中学校应该切实提高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能够真切感知到德育教育的战略价值[2]。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很多初中生在心理上也比较叛逆。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可以营造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健康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二,初中学校还应该在后续时间里不断优化班主任的德育考核目标,引导班主任能够真正学会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初中学校可以在平时的时候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德育教育座谈会等活动,使得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素养能够在自身参与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第三,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还应该综合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水平,重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需要班主任应该具备挫折教育的组织能力,并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积极跟学生沟通交流,实现德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
(二)贯彻课程德育战略模式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德育教育工作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活动,而是全面贯穿在学生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单独开展德育活动是很难取得较好效果的,因此可以考虑全面贯彻课程德育的战略模式。即在开展德育活动的时候,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合到其他课程学科当中。比如在语文学科教育过程中,就可以结合部分课文文本内容展开德育教育。要想实现这项战略模式,也需要班主任可以跟各个任课教师做好沟通与交流,同时还要协调好德育教育工作在其他学科课程中的具体开展方式,达到德育教育与课程教育的共赢统一。在这个过程中,语文、美术等人文艺术类学科更容易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需要班主任充分引起重视。
(三)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和说教教育层面上,还应该通过一定的德育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实践体验水平。在设计德育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情境体验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展开。在情境体验实践方面,教师可以考虑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真实感人事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体会,并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带给学生一定的德育体验。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可以由班主任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比如前往敬老院做志愿者、红色景点体验旅游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就可以真切感知到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3]。
(四)开展德育家校合作模式
初中生的教育工作单靠学校是不行的,需要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特别是德育教育本身就比较宽泛,同时学生的很多道德行为受到家长的影响也比较显著。因此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全面贯彻家校合作模式。对于班主任群体来说,在平时的时候也应该加强自身跟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同时还要面向各个家长传达一些德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充分明确德育教育的战略意义。鉴于当前很多家长的教育知识比较匮乏,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微信等渠道给家长讲述一些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让家长在平时的时候开展一些德育教育活动,跟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结束语
综合来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在后续时间将其纳入里到初中教育体系的战略层面上。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也应该在后续时间里加强自身对于德育教育体系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引导性开展一些德育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具体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班主任也应该积极跟任课教师、家长等主体做好沟通与交流,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这样以后,初中德育教育活动就能够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价值,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伟秋.创新思路,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56-57.
[2]康健军,陈佳慧.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亚太教育,2019(11):30.
[3]李玉河.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94.
作者简介:王庆玲(1983-02),女,汉族,籍贯:河南省洛阳市,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