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胡子国
[导读] 道德情感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道德的产生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
        摘要:道德情感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道德的产生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所以对其培养应当予以重视。本文逐层逐次研究道德情感的重要性、方式方法和目前存在的不足。首先论述了情感对道德的形成的作用;然后提出目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简述了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目标与重要性以及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提出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道德情感;培养
        引言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也变得至关重要,这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加强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可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目标,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发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情感道德对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
        情感道德对一个人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帮助人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修养,能够乐于去了解和学习道德规范,从而推动个人道德的自律,成为一个拥有完整道德人格的个体。众所周知,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情感的时候,就会带动这个人去探索研究这个事物,进而发展成兴趣爱好,最终成为习惯。因此,良好的道德情感能够帮助激发个体对道德的进一步追求与探索,促使个体主动去践行道德,实现道德与情感的良好有机结合。当道德情感驱使个体学习道德时,道德行为与个人道德自律便会自然而然出现,这时,道德情感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得到了体现。最终,当一切成为一种习惯,个体道德人格会得到完善,道德会在每个人身上得到体现。爱尔维修断言: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产生伟大的人物”,由此看出道德能够帮助塑造个人人格。而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影响。
        2课程教学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性
        课程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过程,是保证学生情感道德顺利培养的基石。课程教学培养中,注重了“情”的培养与产生,许多方法都是行之可效的。《道德与法制》此书的教学方式,就是在综合许多内容的基础上,而修编的最适合帮助老师完成对学生道德培养的书籍。就小学生而言,大多数进行道德教育都是在学校进行,所以,课程教学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学生培养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就内容而言,最基本的道德情感产生,先从自我开始,养成对自己的良好约束与把控,逐步形成道德情感;对他人怀有一颗怜悯之心,同情他人,从而帮助他人;接着,是由人到自然,不仅仅是对人能有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对自然也要有道德情感,明白自然的伟大并深深敬畏;最终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拥有要对社会负责的觉悟。与此同时,课程教学培养还能够与时俱进,适合新时代学生道德发展要求。
        3当前小学生道德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情感道德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小学阶段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学生道德的培养情况并不是十分如意。首先,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课本内容授课,教导所谓的道德原则,却不能将道德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埋怨老师讲得空洞无用,老师埋怨学生不思进取。其次,老师没有很好的正视学生的情感,只是将学生当作考试的机器,认为只要传授知识,不用明白为什么,也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这样长久下去,不但不能培养情感道德,反而会降低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与兴趣,更会阻碍学生创造力的进一步开发与培养。再者,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不多甚至没有,这就使学生与老师总是存在障碍,更不用说情感的培养。最后,道德教育目前只是一个训练指标,而不是培养目标,这使得道德教育成果实在不理想。


        4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策略
        4.1在导入新课时融入道德情感教育
        需要明确的是,高效的课前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学生情感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当明确新课导入的重要性,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方式,还可以制造一定的悬念。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纪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新课导入阶段制造悬念,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更大的数”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家观察家庭中每天使用的垃圾袋数量,并做好记录。在学生获得家庭垃圾袋使用数量后,引导学生计算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其家庭每天使用的垃圾袋数量,继而计算每周所需要的垃圾袋数量,最后将时间延伸至一年。学生在计算出一个较为庞大的数字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垃圾袋属于不可分解垃圾,大量塑料垃圾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告知学生保护地球人人有责,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数学课堂中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2注重社会生活体验
        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这门学科,其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而结合新课标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要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带领学生“走出去”开阔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比如社会调查、社会参观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生活体验,保证较高的社会实践能力。
        4.3创设情感教育情境,注重生活案例的引入
        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课堂讲授,不仅仅是为了将课本内容呈现给学生,而是要通过课文内容的讲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传输优秀高尚的文化理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将课本内容与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以此深化课堂教学知识感受,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将课堂教学中的正确价值取向和积极思想深化于心。在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产生认同感,达到心灵的共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战狼》中,吴京手举国旗无人开枪的精彩片段,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国际地位,帮助学生真切的领会祖国的强大,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唤醒民族自觉。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创设情感教育情境,可有利用情感认同感,激发学生对高尚道德典范的情感认同,引起学生的向往精神,并以此为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和品德。教师还可以积极引用当前的法治教育节目,比如《巡逻现场实录》,帮助学生认识到稳定生活中,别人的付出,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恩心。
        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必须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不能单纯依靠课本授课。同时,课程的开展应该更加贴近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和情感体验。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育性和情感性兼备。任课老师要认识到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
        参考文献
        [1]任赞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72.
        [2]张秋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125.
        [3]刘永春.优化教学策略,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36):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