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众文化活动是在社会实践中社会群众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与美学规律、经过长期时间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想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要有意识地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普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鉴于此,本文依次分析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普及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意义、现状、具体路径,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日常工作有所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普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1群众文化活动中普及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在我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它是以群众为主体,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活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生活等要素。在许多关于群众文化的研究中,“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活动”是可以互通的概念,“群众”是它的主体基础,“文化”是它的精神内核,而“活动”是它的重要的表现形态。群众文化工作就是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以群众实践参与的方式, 引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分享文化成果, 推动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政治文明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普及与践行过程中, 群众文化活动因其独特的文化地位和独特的实践参与模式而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
2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1与群众的实际需求脱节
很多文艺部门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回忆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基层文艺部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限定活动的主题与内容,硬性摊派,并未充分考虑和实际调研群众的实际需求,甚至严重脱离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尽管开展了群众文化活动,但其针对性与实效性较差,无法实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初衷,更别谈在其中普及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了。
2.2活动仅浮于表面
相关部门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不注重其内容与形式,而是更为关注其规模、规格和参加人数,活动运作有始无终,通常都创立“宣传月”、“宣传周”,、“读书节”、“文化月”、“健身月”等,往往有一个场面盛大的启动仪式或一个场面宏大的闭幕仪式与完备的活动日程,但缺乏完整的后续宣传、跟进,更没有在某一相关点上开展具有实质内容的文化活动,活动仅仅浮于表面,无法收到预期的活动效果。
2.3群众的文化消费模式单一、封闭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民众的消费模式都过于单一。电视以其低廉的价格、巨大的信息量、生活化的语言、便捷的欣赏渠道等特点,占据了民众文化娱乐方式的大半江山。如何在影视文化中自觉抵制西方国家价值观的有意识渗透,继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日常文化活动的商业性、娱乐性特征带来的现代传媒提供的日常文化产品低俗化现代传媒作为日常文化产品的载体,在消费文化商业化的过程中,逐利的本性使其片面迎合部分受众群体的低级趣味和需要,从而放弃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3群众文化活动中普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措施
3.1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目标
针对日常文化活动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上存在的差异,一定要使广大群众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标,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引领该社会民众行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赢得社会民众的广泛认同并取得权威地位,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因此,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文化活动的理论认同机制,借助各种载体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创造丰富健康的文化活动环境,以期达到社会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3.2开展丰富多彩的日常文化活动
当前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培育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强化日常文化活动中家庭、社会教育载体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一定离不开教育, 在这当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发扬,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继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群众日常文化活动中家庭、社会教育载体的作用,通过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通过强化教育的方式,一方面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就是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结合起来,弘扬时代精神。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里应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这一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抽象性,表现为深奥的理论文字,人们往往难以直接理解和接受。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教育内容如果融入到各种日常文化活动载体中,会变得更具体化、简单化和通俗化,从而容易被人们真正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新兴媒体舆论阵地,加强正面思想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还可以借助传统媒体作为载体,比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来进行先进典型宣传;还可以借助建立规范礼仪制度,以此作为载体,通过庄严、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祭奠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弘扬主流价值观。
3.3增加文化活动的艺术价值
针对日常文化活动中娱乐性、商业性带来的低俗性问题,努力增加各种文化艺术的“价值含量”,积极传递正能量在日常文化活动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文化艺术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娱乐消遣,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更不能追求“娱乐至死”。当前,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在各种文化艺术中表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的影视作品也应致力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结语
总而言之,文艺部门与工作人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主要传播者,要充分了解和认清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与工作职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渗透到文化产品的创作过程中,通过优秀的文化产品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在感染群众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辐射力,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青丽.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群众文化工作[J]. 黄河之声,2016(22):110-111.
[2]孙晓玲.日常文化活动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理论界,2017,(10):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