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正式开展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迈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各个学科的教育者纷纷加大了对新型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探索力度,期望通过改善授课氛围、转变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现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老师们的共同出发点,有关数据显示,人们在感兴趣的事情上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要比不感兴趣的事情要高出好多,由此可以得出,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那么其在学习上就会有充足的动力去完成对学习的探究及掌握,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在学习上就会觉得费力、疲乏,不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也不会积极进行思考,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先进行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要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方法,最终实现学生兴趣的养成。小学数学学习也是一样,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
素质教育推出后,不少学校开始实施,但是受传统教育影响颇深,素质教育成了形式上的改革,学校还是把学生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培养,学校始终坚信“汗水造就成功”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
二、新课标下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1、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学生对所感兴趣的事物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甚至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可以逐步提高学习效果。尤其是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思维,也能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理想。因此,学校、老师及家长应当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2、采取减压政策
学校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学校不能把考试当作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评价标准,要建立起多元、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与评价体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数学竞赛、数学类学科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学校也应该大力宣传,通过宣传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要让学生意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知识和技能的时代,只有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并有所作为。因此,激发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不仅为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提供保障,也会为其它科目的学习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3、创设数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时,老师自身也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尽可能地创设数学情景,情景的创设不仅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愿望,从而让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课堂,带着好奇的心走进学习环境,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把书本中的一些典型例题或者定理、公式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展现出来,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能够使学生学得更快,接受更快。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并提出问题:在遇到一些桥梁、钢结构电线杆时,为什么它们的连接方式是有很多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学习中去。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过,这样的方法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老师给学生灌输知识之前,可以增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增强学生思维拓展的目的,为学生数学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这种类型的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初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老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恰当、适中。如果太难,会给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的打击,不利于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太过容易,则会减弱学生的求知欲,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4、注重师生感情的培养
根据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他们的特点是信任度十分强,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唤醒学习数学的意识,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情感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和老师彼此的关系越走越近,让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有一种依赖感。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小学习,长此以往,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老师也要和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为了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老师在成为学生的朋友的同时,对学生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老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方面也要给予鼓励。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有的在数学的题海中苦力挣扎,更不用说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了。为此,老师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十分必要,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压抑的心理障碍,阻止其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还能够不断地激励他们主动去学习,去逐渐发现数学之美。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鼓励、表扬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取得的成就,表扬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这样更能促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老师也要一视同仁,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任何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自信,对学习更有信心。所以,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5、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主要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肯定、赞美的心理需求,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去讨论,提前做好功课,否则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既不熟练又不深刻。只有学生思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开展小组讨论,才可能出现效果。在小组内交流时,要采用轮流式发言,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解答能力,提高后进生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和提高。在小组讨论时,要使学生融为一体,关注差等生,以他们为中心进行合作、讨论、研究。这样促使学生乐于合作,也能帮助差生在快乐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发挥团队的力量,把每个学生都和自己的小组融为一体,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也能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乐趣。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小组学生回答,教师可以以小组评比的形式来鼓励学生。使后进生和优秀生共同成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6、让学生体验成功得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渴望成功是每个人的情感需求,小学生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学习的最大内驱力来自于学生对成功的体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
三、结语
结合上文可知,小学生的专注力与理解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要积极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及积极性,这样对于达成学习目标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要求于老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积极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证学习的质量,使小学数学的教育发展可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何志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甘肃教育,2017(17):60.
[2]康明君.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32):112.
[3]杨争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王太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