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性引导,增加参与体育学习和运用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体育运动的实践体会,这是实现体育素养有效培养的基础。游戏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而要有效的运用需要把握兴趣和实践性的统一,确保游戏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也能推动运动实践。本文介绍了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的原则和具体的策略,希望可以让体育教学趣味化,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运用;原则;策略
前言:小学生对体育课程都有一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建立在单纯的室外运动上,并且学生之间的体育兴趣和身体素质也有着一定的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这种差异越来越大,所以在生本教育的环境下,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学生的在其中的主动运动意识得不到统一。游戏的有效运用可以有效改变这种情况,让体育运动带有较高的趣味性,这只能让兴趣得到统一,而且游戏的形式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感受,素质教育也能更有效的开展。
一、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游戏虽然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提高体育教学的参与性,但是体育课程的根本是传授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素质。所以在游戏的运用中要有原则性的落实,保证游戏与兴趣统一,与实践统一[1]。
(一)与学生兴趣统一
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有兴趣,但是兴趣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随着身体的成长,男女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而因为身体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每个年龄段学生的体育兴趣也不同。要让游戏发挥推动体育运动,培养运动兴趣的作用,游戏的形式和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统一是必要的原则,只有学生喜欢才会参与其中,在其中获得快乐体会,有充分的体育运动。而对于学生之间兴趣的差异,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将整个班级分成两大组,然后针对每个大组的特点做针对性的游戏设置。例如,在田径的跑步教学中,就可以设置接力竞技的跑步游戏和追逐性的“撕名牌”游戏,这样就能让学生的跑步兴趣得到发展,游戏的教学运用符合了每个学生的需要,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与运动实践统一
在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运用还需要与运动实践统一,从教学需要出发,保证学生在游戏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有体育技能的成长,也保证游戏的设置满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能够有效的参与其中。例如在足球教学中,足球全场的教学很少有学生能做完成,而且会出现扎推的情况,足球技巧得不到练习,而且快乐感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落实游戏与运动实践统一的原则,开展带球跑游戏,传接球的穿花游戏,小场地的比赛游戏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足球的实效练习中获得游戏快乐,也有实质性的技能提升和身体锻炼。
二、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游戏的运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但是在运用策略上依然要做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组织,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一)重视游戏环境的构建
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运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教师需要在游戏的娱乐性上做出适当的引导,以环境让游戏转为教育,使学生在游戏中可以有更好的体会和实践,这能提高游戏运用的效果。比如在游戏的开展中教师要做趣味创新,多让学生参与和实践,减少定向的安排,使学生在游戏规则下做思考探究,这样游戏的环境也就得到了构建,学生既能获得快乐的体会,也能在其中完成进行体育锻炼,为游戏的运用营造了一个有效开展的基础。
(二)加强游戏的实时指导
小学生对于体育游戏有较高的兴趣,这就容易在游戏中忘乎所以,出现一些运动性的损伤,同时在游戏的参与中,体育教学也不能停止。因此,教师在运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实时指导,针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运动情况做出指导和帮助[2]。比如在足球对抗游戏中,教师可以作为裁判参与其中,针对学生在其中的表现适当的调节时间,让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休息,也避免游戏中的损伤,同时在裁判学生的过程中做一些技术上的指导,使学生的足球技能可以在实践中内化和完善。实时指导的进行极大满足了小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让教学走到了实践当中。
(三)设计生活化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的开展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将教学延伸到生活当中。游戏就是让体育教学延伸的有效方法[3]。小学体育教师在游戏设置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生活化的游戏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进行游戏的实践,丰富课件和课后的生活,也促使其能够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利于身体素质的锻炼。例如,在低段体育教学中设置“跳房子”“踢毽子”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进行锻炼,游戏的运用效果也就可以得到提高。
(四)组织游戏的实践总结
教学中的游戏运用能够让学生会更多的体会和认识,这就成为了素质教育开展的良好时机,同时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剧烈运动也需要组织适当的舒展缓解。鉴于此,教师在游戏的运用中可以开展游戏实践总结,让学生表达在游戏中的运动感受,讨论在游戏中有什么样的体会,有没有改进的空间,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在身体得到充分锻炼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心理和思想上的锻炼。在游戏的总结中必须要开展舒展运动,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缓解,这能保护身体,也提高游戏下的体育运动效果。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符合学生的主观需要,构建了一个快乐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的身体素质培养和素养培养都能得到有效的实现,同时也让体育走进学生的生活,强化了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但是,小学生的自制力弱,在游戏的运用中,原则的落实需要重视,并随着知识教学的开展逐步改变学生对于体育游戏的认识,将游戏转为体育竞技,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让体育精神在游戏中得到认知和发展,推动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郎庆鑫.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82-83.
[2]栗鹏.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构建兴趣课堂的方法[J].才智,2020(07):124.
[3]沈诚康.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