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9期   作者:高申满
[导读] 文章从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教师的内省、学生的学法四个方面立论,提出与时俱进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
        提要:文章从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教师的内省、学生的学法四个方面立论,提出与时俱进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
关键词:与时俱进;世界观;方法论;内省尺度;学法
        名人名言的特点在于能以简约的外延涵盖深邃的内涵,使不同需要的人都能满足。“与时俱进”正是这个意义上的名人名言。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我真切地感到:与时俱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
        一、与时俱进是正确认识语文性质的世界观
        世纪末的讨论对语文教学的冲击促使语文教学在不断地反思。他们把语文的失误归结为叶老的“工具观”,又重新回到语文的原点:对语文性质的讨论。一些语文教学刊物亦长篇累牍地在讨论语文学科的性质,用钱梦龙老师的愤愤语作态度:这是性骚扰(钱老师在百校年会上的话)。
        其实,作为汉族语言的语文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一方面有物质性的外壳(文字符号),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表达作用的非物质性外壳。工具是由人使用的,不同的人在作用工具时熟练程度、严密程度不同,故语文自然有人文性。工具又具有传媒承载作用,在文化发展史上,语文也就有了文化性。为什么我们不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语文,丰富语文,而纠缠于语文的性质?是因为我们对语文性质的认识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叶老提出的“工具论”是在五六十年代。叶老提出了“工具论”,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口里说出来是语,笔头记下是文”,为什么我们再认识语文的性质时,不结合叶老论断的时代?为什么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去发展去认识语文的性质,如同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被文物拽回人类的初年一样。
        自觉与时俱进,能使我们对任何理论作非本本的理解,能动的与时俱进使我们把认识的客体和运用的理论依据,客观地一同增长。如果抱着过去的理论,忠实地生活在其中,我们的社会就不能发展。如果只立足现在,不与时俱进的理解过去的理论,那么会失去发展的基础。对语文性质的认识亦是这样。在与时俱进的世界观的指导下,用发展的工具论来认识当代的语文性质,挖掘其内涵,这才是应该持有的态度。
        二、与时俱进是正确看待语文教学成果的方法论
        以《北京文学》为发轫的语文批评把全社会的目光都聚集到语文教育上。对语文和语文教学岂不幸哉?可是,外界一批评,语文教育内部一反思,就捶首顿足了!为什么封建语文教育培养了鲁、叶、张、吕等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改革开放后的语文教育却没有成果?在这些人眼里,只有文学是语文根上的果;只有巨擘大旗才是有成果。其实,这种认识是急躁心理的体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和外因联系着,鲁郭茅乃至朱自清等人的成就是环境促使而取得,逊是他们的成就营造了当时的环境?另外,社会的发展也是呈阶段性的,如果我们把语文作纵向分类的话,我们的传统语文发展可分为蒙学阶段、语经时期、现代语文三个阶段。蒙学阶段、读经时期的语文,古代学者都总结过,尽管这种总结是附生在哲学、文艺学之中。现代语文与前几个阶段的语文裂痕很大,且波动很多,总结甚少。现代语文的解放性不够,于是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加以总结,形成了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语文在时代的要求下向应用化的方向作了发展。以中庸的眼光看,无定论尊次的成果便成了无成果,这是一种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应该看到,尽管现在的语文教育大旗不多,那是因为现在的语文发展不是理论的构建而是模式的创建、效益的认可。语文,兼有意识和物质,在实用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语文朝实用化的发展是务实的,是更大的成果。倘能在语文教育的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而又能真的收到学生“勤于读书,乐于写作”的效果,难道不是更大的成果吗?完全可以乐观地说,如果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能保持若干年,语文教学的集大成者肯定会出现。一句话:对成果的判断标准也要与时俱进,对教育必然提出较高的要求,用这个高要求来审视中小学语文教育,当然会有许多差距和不足,这是国际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三、与时俱进是语文教师内省的心理尺度
        在语文教育圈外对语文教育的炮轰枪击之时,语文教师在深刻的自省。可他们自省的是自己的方法,一不留神又落下个穿着新鞋走老路的奚落,大部分语文教师只好又退回原路,战战兢兢的不作为。
        其实,语文教师的自我内省是有高度责任心的体现。为什么这样的内省人家却不领情呢?教学观念有没有与时俱进?教学目的、教学策略有没有与时俱进?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品格在于富有灵气和思想,有了灵气再枯燥的教学素材也能做成鲜活的课堂大餐。灵气从哪儿来?从现实的生活中来。语文教师只有积极的参与社会,用人文的头脑,与时俱进地掌握教学,才能把书气、活气化作灵气。有了灵气就有思想。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就有语文教学的个性,成为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有了这样的心理尺度,有了灵气与思想就能更观观念。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是教学方法的具体指导。只有在这样的观念、方法下,语文教师才会相时而教,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中焕发青春。也只有有了这样的内省尺度,才能在不断反思中不矫框过正。
        四、与时俱进是学生掌握学法的体现
        体现教育效益的最终主体是学生。由于语文学科的非科学性,学生的理解、领悟就更为重要。作为学习的客体——内容,总是落后于时代的。因此,学生与时俱进的学是理想的状态。怎样才是与时俱进的学语文?其一是积极的理解即时的科学、文化、教育、形势的信息;其二是联系现实的社会实际去学习语文。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始终呈一个开放的、包容的状态,他们就学会了学习。
        五、与时俱进的运用
        语文学科怎样运用“与时俱”的原则?当然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就已经与时俱进了。拟作以下四点思考:
        1、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中心,把语文学科理解为语文思想、语文能力。新的语文大纲的指导思想把语文的功能定位在培养人、发展人上。“目光注视在‘人’上”有两层意思,其一,关注教育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张扬思想,培育个性。让学生具有语文意识,自觉地运用语文。其二,关注语文教育中“人”的内容。语文教学的内容已从纯文本化走向生活化,要把教条的、经验的知识淡化,在一定程度上要有“反语文”的思想。这里的“反语文”是反文本化、程式化、经验化的语文。关注语文教育中“人化”的内容,从语文中吸收做人的道理。
        2、引进时代活水,使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
        当前状况下,随着教材建设步伐的加快,语文教育的时事感增强,但仍然不够。“语文教育必须国际化、信息化,必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三轮驱动:观念上要国际化,手段上要信息化,内容上要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的载体。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与时俱进。
        3、挖掘时代内涵,让经典文章放射时代光辉。尽管语文教材的建设不断加快,但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总是要以经典文章为文选文本。这些经典文章,可能离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只要善于挖掘,经典文章总能有时代的人文和文化的内涵。如《向沙漠进军》,可以联系沙漠化问题进行挖掘;如《猎户》,可以挖掘生态意识等等,通过挖掘,增强学生对内容的认识,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绎经典文章。语文教学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文本文章与内容的界面。课文经教师向学生讲解,或者让学生想象都存在着一个内容大于界面的问题。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演绎文章内容,让学生有全方位的感受。让语文的接受和现代的文化消费同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