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王蕾 梁世威
[导读] 本调研报告通过对广西六所高等院校的师生进行问卷调研
        摘要:本调研报告通过对广西六所高等院校的师生进行问卷调研,掌握了广西当代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认知情况和“红船精神”在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了“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三个方面,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红船精神”的育人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红船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研背景与调研意义
        (一)调研背景
        “红船精神”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2018 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新增了“红船精神”的知识点,充分表明了“红船精神”对于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一道,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1]因此,“红船精神”应和其他革命精神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深入挖掘“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红船精神”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
        (二)调研意义
        第一,该调研有助于丰富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红船精神”是中国民族优秀的红色基因,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探索“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第二,该调研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红船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将“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行动中践行“红船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信念。
        二、“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研设计
        调研对象: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来自广西各大高校的教师和本科生,包括综合性高校、医学类高校、独立学院、艺术类高校、财经类高校等六所高校。调查问卷总量为 800 份,其中包括300份教师卷和500份学生卷。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纸质问卷与网络问卷同步进行,对所有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后,对“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重点分析。
        调研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教师卷和学生卷。教师卷和学生卷的设计主要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或学生的基本信息,旨在了解老师或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由10道单选题和4道多选题组成,调查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认知情况,以及“红船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情况。
        三、“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研结果与问题分析
        (一)问卷调查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包括600份网络问卷和200份纸质问卷,回收问卷共791份,回收率是98.9%。据统计结果显示,在教师问卷中,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占31.1%,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46.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22.4%。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20.1%,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占50.2%,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29.7%。在学生问卷中,大一学生占25.2%,大二学生占20.1%,大三学生占21.3%,大四学生占33.4%。男生占41.6%,女生占58.4%。党员学生占9.1%,共青团员占87.5%,群众占3.4%。
        (二)问卷调查结果
        第一,师生对“红船精神”的认知情况。在“你对红船精神的了解程度”这一题的回答中,仅有7.3%的大学生非常了解“红船精神”。而教师队伍中,也只有35%的教师非常了解“红船精神”。第二,师生对“红船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的情感态度。在“你认为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如何”这一多选题中,有82.3%的大学生和95.1%的教师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应继承与弘扬”,76.1%的大学生和94.9%的教师认为“红船精神在革命年代和当代都发挥着很大作用”,而 5.6%的大学生则认为“红船精神已过时,不需要发扬和继承”。第三,“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在“你所在学校的课堂对红船精神的讲授程度如何”这一单选题中,仅有6.4%的大学生和9.1%的教师回答“经常讲授红船精神”。在“你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红船精神的讲授方式如何”这一单选题中,仅有3.1%的大学生和5.2%的教师表示“讲授方法丰富多样”,50.96%的大学生和30.9%的教师则认为“讲授方法较单一”。在“你所在的学校是否开展以红船精神或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这一单选题中,仅有7.1%的大学生和10.2%的教师表示“常开展”。在“您所在的学校是否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广播、宣传栏、易班等形式宣传过红船精神”问题中,仅有8.1%的大学生和9.3%的教师表示“常宣传”。第四,高校开展“红船精神”等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在“您认为当前广西高校对红船精神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中,教师卷和学生卷的调查结果均显示,当前高校对红船精神的教育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渠道单一、教育活动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密切等主要问题。
        (三)“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一,广西高校对“红船精神”的认知度不高。由于“红船精神”是在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相继提出之后才提出的,因此高校在教学中未能系统、全面地向学生讲解“红船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也未能将“红船精神”充分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使“红船精神”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有待实现。第二,“红船精神”的教学内容不丰富。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只有《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材提到了“红船精神”的相关内容,且篇幅极短,缺少详细的介绍。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中,仅提到了红色文化,未指出作为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船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教材中也仅提到了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未明确指出“红船精神”。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对“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深入讲授,未能通过“红船精神”来引导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广西高校对“红船精神”的宣传方式有限,宣传力度不高。高校作为“红船精神”传播的主阵地,却未能将“红船精神”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调查结果表明,师生普遍认为高校对红船精神的教育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渠道单一、教育活动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密切等主要问题。校园文化活动、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很少与“红船精神”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船精神”的传播与弘扬,使“红船精神”未能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四)影响“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原因
        第一,“红船精神”教育资源难共享。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红船精神”的教育不应仅限于书本上的文字和课堂上的讲授,而是应该借助中共一大会址、南湖革命纪念馆、嘉兴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教育基地来丰富“红船精神”的教育资源,从而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但对于距离浙江嘉兴较远的广西高校来说,由于受到路程、时间、安全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充分利用浙江嘉兴的文化资源以提升实践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广西高校只能通过ppt、影音资料、革命书籍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的资源,但缺乏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兴趣度。第二,红色教育在多元化的复杂环境中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新媒体的深入发展,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微时代”带来的“微文化”、“微资讯”、“微活动”等,加上个别娱乐媒体的导向偏移,使大学生逐渐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失去兴趣,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价值认同,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多元化的复杂环境使大学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这给高校的红色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影响了高校弘扬“红船精神”的教育环境的优化。第三,时代环境的变迁影响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认知。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日渐丰厚的环境中成长,多数大学生缺少艰苦奋斗的磨炼,他们对精神文化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他们追求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精神文化,而对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并没有太高的关注度,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对“红船精神”没有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导致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认识产生偏差,对“红船精神”缺乏主动学习,甚至有些大学生认为“红船精神”已经过时。此外,大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盲目跟风的特点,也使得大学生不能正确掌握“红船精神”的要旨,不愿积极参加“红船精神”的相关活动。
        四、“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丰富“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首先,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船正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红船精神’就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2]1921年,中国先进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创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革命新道路。因此,首创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灵魂,高校应当将以首创精神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和新起点不断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其次,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在建党过程中,为了捍卫革命前途,他们不畏强敌,克服了一切困难,捍卫了伟大的理想信念。因此,奋斗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支柱,高校应将奋斗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树立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奋斗精神不断鞭策自己、塑造自己,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第三,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用用生命捍卫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这种奉献精神始终激励后来人继续前行。因此,奉献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本质,高校应当将奉献精神融入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二)拓宽“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第一,丰富“红船精神”的课堂教学内容。高校应将“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大学生不断深化对“红船精神”的认识,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在2018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教材中,第四章第二节已经明确指出“红船精神”的内涵,高校可将“红船精神”的故事与典型人物与建党过程相结合,引领大学生深刻领会“红船精神”,在对中国近现代史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中增强历史责任感,自觉接受“红船精神”。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中,高校可将“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3]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中,高校可将“红船精神”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让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的历史,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来教育学生党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高校可将“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将“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的曲折性和必然性相结合,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共鸣,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红船精神”。此外,将“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应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4]第二,以“红船精神”推进高校党团建设工作。党建和团建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将“红船精神”融入党团建设工作。一方面,高校可将“红船精神”融入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不仅丰富了党团建设的工作内容,还扩大了“红船精神”的传播力,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党支部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易班等平台开设“红船精神”主题专栏,宣传与“红船精神”相关的人物、故事、歌谣、影片等,开展“红船精神”征文活动、朗诵活动、宣传海报比赛、红歌比赛等,让“红船精神”在大学生接受“红船精神”的熏陶。第三,将“红船精神”融入学术讲座和校园实践活动。学术讲座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是高校宣传“红船精神”的重要方式。高校可举办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会,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渊源。学校还可将“红船精神”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融入主题班会、夏令营活动、暑期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调研活动等,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参观主题展览、学唱红歌、慰问老红军和老革命家、阅读革命书籍、交流心得等,提高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认同感。
(三)优化“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马克思认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5]因此,不断优化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助于“红船精神”更好地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第一,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以“红船精神”引领校园的社团文化建设,打造弘扬“红船精神”的红色文化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另一方面,围绕“红船精神”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如艺术作品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微小品等,使大学生在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的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营造弘扬“红船精神”的社会环境。良好社会环境的塑造有助于“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可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提升协同育人实效。一是依托政府文化部门,举办红色主题的大型图片展、音乐剧、文艺晚会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弘扬“红船精神”的文化氛围,促进“红船精神”的弘扬传播。二是依托科研团队,出版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专著,举办学术研讨会、学术座谈会等活动,加强社会各界对“红船精神”的探讨,促进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三是依托旅游部门,将红色旅游与暑期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大学生通过参观革命纪念地、博物馆、红色旅游景区,不断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船精神”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助于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开创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001).
[2]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001).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 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48-349.
[4]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作者简介:王蕾,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讲师,450782065@qq.com。


此论文获2020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