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区域活动质量的高低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也影响素质教育的实现程度。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园教育进区域玩区域的规则性可谓意义重大。故此,笔者以区域活动为切入点,探究提高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规则性的具体举措,也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规则;区域
前 言
毋庸置疑,区域活动不是课程的附庸品,而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此,加强区域活动的规则性,使得幼儿园教育有规则的进区域玩区域,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笔者也将于下文进行详细说明加强规则性的必要性和具体举措。
1 提高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规则性的必要性
1.1提高教学质量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规则性,能为儿童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活动环境,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是快乐教育的生动体现。在此,相关规则的制定与完善,是推动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保护伞。每个区域都有其规则性,如规定的人数、活动范围、活动场所、投放材料的数量层次等等,这也是保障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缺乏有序规则的支撑,区域活动就失去发展的重要根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无从实施。反之,确保规范性,儿童可以快乐流畅的进区域玩区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和玩耍中,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与鼓励下,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是发展的必然结果[1]。
1.2 促进素质教育
如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要想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发挥出环境的正面引导作用,无疑要提高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规则性和稳定性。在强有力的规则保障下,区域可以是发展儿童动手动脑能力的生动舞台,发展“五指”活动,让孩子真正与环境和材料对话,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在区域活动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孩子容易放松自我,融入到活动中,自然的寻找同伴,与人交往共同完成活动。这既发展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和信心,长此久往,孩子的综合素质会得到显而易见的增强。
2 提高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规则性的具体举措
2.1 加强区域活动的指导性
开展区域活动的首要条件是加强区域活动的指导性,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其中,首先应该发挥出教师的正确指导作用。在儿童自由活动的同时,教师也给予适当的指导,维护正常活动开展的秩序。如果缺少教师的适当指导,容易使得区域活动流于表面形式,教师指导的过程,其实也是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让儿童在快乐的玩耍中学到知识。当然,也应该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只有教师切实认识到区域活动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知道如何更好的组织与实施区域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出区域活动教育的巨大力量。如此而来,当教学人员和工作人员协调一致、万众一心,才能真正确保区域活动规范性,让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有规则的进区域玩区域。还应注意的是,教师的指导应适度,不能代替或限制儿童的思考与选择。在区域活动里儿童是自由的一份子,教师应支持儿童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鼓励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区域,自由寻找活动伙伴,自由完成活动目标。教师是班级规范制度的制定者、守卫者和引领者,也是区域活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教师应推动孩子自己尝试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让孩子做活动的主人翁。这样才能在保障规则的情况下,让孩子愿意进区域,主动玩转区域。
2.2 注重投放材料的合理性
在区域活动中,确保投放材料的合理性是十分必要的。投放的材料应富有趣味性,贴近自然。例如在乡镇幼儿园,可以依据当地的农村资源,在美术区或手工区用玉米粒作为活动材料。在教师引导下,把玉米粒粘成不同形状,粘成云朵或小人,“画”出一幅画,鼓励儿童大胆想象、自由创新。或者用羊毛、牛毛等作为活动材料,让孩子感受动物间毛发的触感区别,教师适时的穿插教育知识,再鼓励孩子用其作画。
当然也要确保安全,任何活动材料的投放前要询问清楚是否有孩子会产生过敏等不良反映,及时处理。此外,也可提倡孩子和家人去田野里春游,采摘当地的草叶子,或细长或扁平,拿到手工区,大家一起用草叶子编织出可爱的小动物。这样既因地制宜,又环保质朴,也让孩子们更加关注自然和生活。周围的事物都可能成为孩子们创作的源泉,在区域活动中一展身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贴近自然的玩具会更加健康、绿色简约。不同地区都有其特色文化和地域特征,在投放材料时完全可以利用得当,依据当地资源情况进行合理投放,充分利用本土的材料,这样也能从小培养儿童对生活地区的热爱之情,感受当地文化魅力[2]。
2.3 活动场所应该划分得当
此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应该适中得当,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征。区域活动设置不应该一成不变,或随意性强,而应该是与班级主题活动有关,与儿童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促进儿童将课上所学再度巩固,促进学习的迁移,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如课上幼儿园学习了测量的方法,在区域活动中可进一步延伸,设置衣服等物品,让孩子继续练习。如课上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时,观察到孩子对包粽子和划龙舟有兴趣。可设置包粽子专区和龙舟专区,在特定的专区里指导孩子包粽子,用纸箱搭灶台“煮”粽子,热热闹闹的过端午节。在此,应该注意,不同区域投放的材料也是不同的,在数量和层次方面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而定。比如在美术区、手工区,区域活动场所一般在室内,活动材料较为精细。而在锻炼区、植物攀爬区,活动场所则在室外,应该配置一些专业性的小型设备等供儿童使用,同时做好安全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也应该以鼓励为主,协调好孩子的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特征,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
2.4 确保区域活动进出安全
当然,为了确保活动过程的安全与稳定,当活动场所划分成不同区域后,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老师的建议进入不同区域玩耍学习。在此过程中,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避免其他小朋友随意进出,教师不知情导致照料不周,产生安全隐患。条件尚好的幼儿园,可设置门卡进出模式,孩子持着门卡进入相应的区域,在规定活动时间内无法进出。条件一般的幼儿园,可以在孩子们进入区域后锁上该区域的大门,在自由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经常性的清点人数。原则上,为了发展孩子综合素质、提高交际等各方面能力,每个区域的孩子人数应是2个或2个以上的,有些集体性的区域活动,孩子人数会更多。在此,需要教师多加关注,把人数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或者人数多时增添适当的老师在旁看守。小朋友的情绪是多变的,也容易发生一些摩擦和问题。这意味这教师放手带孩子们进区域玩区域的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从而做出良性的引导与教化[3]。
2.5 合理安排区域活动时间
充足的时间是保障区域活动有效性,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也应该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进行区域活动。如果时间不充分,或者时间安排不合理,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然,在乡镇幼儿园,可能会有部分家长不了解区域活动重要作用,甚至认为可有可无而迟到早退。若家长都报有这种懒散心理,区域活动开展的规则性和有序性也将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此,教师应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协调,传输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区域活动重要性,以此督促孩子,保障活动切实有效的开展。当然,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归纳整理,针对刚刚开展的区域活动的优缺点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科学评价、鞭策自己。各个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不同表现,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整理,教育教学的开展才会更有针对性,因材施教。这样开展的区域活动才能散发出长久的教育魅力。
结 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幼儿身心发展和人格塑造都大有裨益。当前素质教育浪潮方兴未艾,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升,逐步提高区域活动的规范性和高效性也应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标。当然,促进幼儿园教育有规则的进区域玩区域,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为教育工作添砖加瓦,争取幼儿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秦东.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基本定位及其超越性[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8(10).
[2] 宫凡钦.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研究[D]. 青岛大学,2019.?
[3] 冯艳梅.谈谈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J]. 天津教育(下半月), 2018, (4):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