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9期   作者:张宁建
[导读] 思辨性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阅读质量的方法之一
        摘要:思辨性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阅读质量的方法之一。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对思辨性阅读意义进行叙述,对如何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引言: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思辨性阅读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阅读习惯形成。如何将思辨性阅读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1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应用优势
1.1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高中语文教育中,利用思辨性教育模式培养学生阅读思维,使学生学会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感受文本信息,体会文本的核心情感[1]。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思辨性阅读给予学生更好多的情感体验与阅读经验,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阅读内容,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意识。
1.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以往阅读教育中,教师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开展阅读活动,将文本的主旨、写作方法、情感等信息全部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记忆。对于高中学生来讲,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不能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2]。思辨性阅读方法的应用,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思考文本信息蕴含的情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
1.3丰富语文阅读形式
        教学形式单一,是高中语文教育中普遍存在问题。如何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是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困境。思辨性阅读活动开展,丰富阅读教学形式,为学生阅读学习提供保证。语文教育工组中,注重教学形式的优化,结合学生思维认知,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素质与语文能力得到发展。
2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2.1设计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活动,借此实现思辨性阅读,促使学生思辨意识形成。传统教育中,教师会将阅读技巧与方法渗透给学生,由学生独自完成阅读学习任务。这种教育模式目的性过强,过分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学生阅读能力与素质培养。经过长期的训练与学习,学生会出现抵触心理,不愿意参与阅读学习,促使错误阅读学习习惯形成。问题探究阅读方法在课堂活动中应用,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语文学习能力。问题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有目的性的问题,保证学生阅读学习方向[3]。第二,层次性的问题,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第三,由浅入深的问题。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阅读理解能力都不同。个性化的问题,可以满足所层次学生的阅读理解需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阅读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阅读文言文,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第二,文章中采用哪些写作手法?第三,文章中关于烛之武描述句子有哪些?第四,结合文本信息,思考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内容?确定问题后,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古文,根据以往古文学习经验,翻译这一文本信息,并思考烛之武的人物形象。由于学生学习经验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分析文章内容与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主旨与情感,解决教师提出问题,完成阅读学习任务。
2.2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思维品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想法,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推荐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感受不同类型文章写作方法与技巧,为后续写作与阅读能力提升打下基础[4]。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学习基础,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与内容,学会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感受文字,以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促使审美情趣、思辨思维形成。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进行这一内容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红楼梦》这本名著,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感受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在“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描述的更加细致,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这一人物形象,能够有效提高阅读学习效果。

当学生课外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课外阅读的感受,表达出自己对当时朝代政治、经济发展的看法,并思考作者写下这篇经典名著的真正意图是什么?通过课外阅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深对该文学作品的理解,也能意识到汉字的魅力,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2.3结合教材特点,设计思辨性阅读内容
        教材特点是思辨性阅读活动开展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重要因素。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需要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了解文本特点与中心情感,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并能够在阅读中展示自己的个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阅读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高中生自我发展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在学习中得到关注,有展示自我的空间。因此,阅读活动开展时,可以就文章背景、作者人生故事进行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感受教材描述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思辨性阅读,促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拿来主义》内容阅读教学时,教师将该文章写作背景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就写作背景思考文章内容。这一文章写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相关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大力吹捧西方文化,完全否定我们的传统文化[5]。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写作的目的,就是对当时人员的讽刺,体现当时国家政文化发展特点。展示写作背景后,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并通过写作背景思考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内容。当学生阅读结束后,则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进行思考探究,讨论“拿来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探究对待文化发展上,是不是也需要做到拿来主义,如何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使阅读过程变得更加顺利,以此提高思辨性阅读效果。
2.4立足学生特点,合理开展阅读活动
        教育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是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中语文教育中,需要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案,并将此落实在课堂活动,以此提升阅读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为了让学生深入学习,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段进行教育工作,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三个层次学生学习基础,设计思辨性阅读计划,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语文能力与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活动开展前,对学生语文基础、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将学生分成发展组、提高组、基础组。因为每个层次学生学习基础不同,所以教育设计时,需要体现出各个层次学生特点,设计有层次的阅读目标,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主动学习意识与学习兴趣得以提升。
        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根据学生分层情况,结合阅读内容,制定以下阅读目标:第一,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本内容。第二,文章中采用哪些写作手法,举例说明。第三,思考文章为什么叫做“装在套子里的人”,你认为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第四,文章主要情感是什么?作者想要通过此表达什么内容,想要告诉读者什么?确定阅读目标后,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并思考教师制定学习目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学生交叉分组,引导各个层次学生互相帮助,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提升学生整体阅读情况,满足学生个性的同时,促使学生语文素质形成[6]。阅读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思想态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学习,实现高质量阅读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应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独自思考能力。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该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意识与主动发展意识,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春华.揭秘与对话:交际语境的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J].语文建设,2020(11):36-40.
[2]张学忠,李庆华,周斌.元阅读: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整本书阅读策略新探[J].名作欣赏,2020(17):5-7.
[3]夏永豪.借语文学科优势·铸传统文化根基——浅谈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新疆班高中语文课堂[J].学语文,2020(03):53-54.
[4]吉惠娟.散文的阅读深度——略谈高中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85.
[5]马应发.化“碎”为“整”:高中语文碎片阅读的优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3):80-81.
[6]张锡刚.群文教学,精准导读,助力提升学生阅读力——以“乡土情结”题材群文阅读导读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79-80.
本文为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思辨性读写教学研究”(PTJYKT19010)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