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终身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小学生要从小亲近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本文经过调查分析,分析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现状,寻找困扰学生阅读的问题,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激发上进一步探索,通过班级读书会、课内外结合、评价激励等方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阅读 能力 兴趣 习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我们的古训。望眼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名家在倡导人们读书。在进入知识爆炸时代的今天,阅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让学生从小亲近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尽快进入阅读的殿堂,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一、书香班级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能力培养。
1、课内外结合,相互促进
新课标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篇篇都是美文,并且很多课文都有拓展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入和课文相关的资料,推荐有关的文章和书籍,让学生阅读。如学完二年级上册《识字七》,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动物的资料,并推荐学生看《动物百科全书》。学完一些童话课文,适时地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故事书。
以课堂为点,向课外有目的延伸,使教材真正成为“例子”,师生凭借教材,所学到的远远超出了教材。
2、每日一故事,每周一古诗
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课外阅读,我们利用晨读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每天一位学生,全班每个学生都参与轮流。人一多,其内容也就丰富了,真是“一人读书,全班共享”。
其次利用黑板报每周学习一首古诗。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每日一故事,每周一古诗,在这样不断积累沉淀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3、班级读书会,共同阅读
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如何去体会,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而是由教师指定或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或一个系列的文学作品,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下面是一个名著介绍课的案例:
名著导读课《小木偶奇遇记》
过程:
一、说读书名言,谈读书感受
1、最近在读什么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想送给大家的读书名言是什么?
二、欣赏片段
1、导言:你有木偶玩具吗?今天有个会说话、会思考的小木偶来和大家见面,告诉我们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奇妙经历。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学生质疑:小木偶叫什么?他想讲什么故事?他有哪些奇妙经历?
2、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第一章:《小木偶的出生》。
请你说说小木偶叫什么?他是怎么来的?谁创造了他?他们之间后来成了什么关系?
你喜欢这个小木偶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小木偶?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一起交流。
3、学生自己读小木偶因说谎,而鼻子变长的片段。
说说小木偶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他的鼻子会变长?他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要撒谎?
小木偶是个坏孩子吗?
说说你读完之后的想法。你现在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好书推荐
小木偶在离开爸爸的这段时间里,去了很多地方,遇到了许多人,在他身上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最后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呢。你想知道这其中有趣的故事吗?请你赶快去读读《小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吧!下周这个时间我们再来一起交流你的读书感受。
二、家校配合养成习惯
有了阅读兴趣后,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知道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好低年级学生是可塑性最强、记忆力最好、学习兴趣最旺盛的时段,正是引领其走进阅读大门,培养其阅读能力,使其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的最佳时期。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孩子的课外阅读方面,我们给家长写了一封信,提出了几条建议:
1、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的学习环境,这是孩子的权利。
2、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拼音读物。读物尽量选择那些图文并茂的,印刷清晰的,字大些的,这样孩子看起来比较省力,也利于保护眼睛。
3、家长根据孩子的程度,每天看书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指定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如一篇短文、一个段落、一首儿歌),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4、让孩子把读书的内容和体会说给家长听,家长要认真倾听,分享孩子的阅读快乐,并热情地赞扬孩子、鼓励孩子。
5、请家长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因为身教的作用永远大于言传。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个人爱好不同,所选择的课外读物也会有差别,而一些经典的读物每个人都应该去读,因此我们推荐了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同时提醒家长在为孩子选书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注意以下几点:
1、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所推荐的书要符合孩子现有的年龄特征,不要给孩子推荐超过他的适读年龄的书,不要让孩子感到书是深奥难懂的。
2、尊重孩子的兴趣:在推荐之前,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针对不同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书。
3、把握书籍的品质:有些书,乍一看还不错,但仔细读过,才会发现它们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阅读。因此在推荐阅读书目之前,一定要自己先深入地读一遍。
三、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1、理解、表达能力的提高,促进学习效率提高
学生在阅读时其实是和书中人物的对话,这一过程中,语言不知不觉地积累,理解、表达能力一步一步提高。在学生的课堂回答、写话练习中常能欣赏到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这些都得益于课外阅读。
2、阅读量增大,阅读面变宽,人格魅力受到熏陶
在讲究仪表和包装的今天,读书、读好书被誉为是“生命的美容”。其实过不分中外,人无分男女,从古到今,“书卷气”都是一种迷人的优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阅读面变宽,内容从童话到科普包罗万象,有几位同学已经开始看《爱的教育》、儿童版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了。相信他们的路会越走越宽。
童话人物的优美善良美化着学生的心灵,成语故事中的有志人物激励着学生的上进,寓言故事让学生在幽默中领会到深刻的道理,优美的儿歌让学生兴致勃勃,在快乐阅读中了解了不少知识,科普读物让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几本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上受到的良好熏陶。
总之,在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给孩子任何硬性的阅读规定,提倡一种“无为阅读”,“放养阅读”,待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后,再逐渐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每一位老师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书,带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多读书,在书中找到阅读的乐趣,找到阅读的钥匙,从而获得一些知识,一些收获。我深信,有了好的开端,一定会带来喜人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薛瑞萍.《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与阅读指导》[M].长春出版社.2005年7月
[3]张化万.《我的语文人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