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9期   作者:贾龙宝
[导读] 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下,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重要工作内容
        摘要: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下,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重要工作内容,也是让小学生可以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处于被动开展的情况,缺乏学生主体心理成长的考虑,造成素质教育的落实缺乏缺陷,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此,小学班主任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以班级环境设置、健康心理引导、班级管理渗透和家校共育为方法,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前言:现在的小学生从小受到宠爱,而且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获得的理论和思想较多,这就造成心理认知和素质上有较多的疑惑,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在此情况下的班主任工作需要作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抓住心理特点,从而在教育实施策略上做出优化,保证健康心理能够得到建立,并且有心理素质和德育上的提升。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在此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成长。
一、加强班级环境设置
        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和素质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环境设置上建立一个健康心理的氛围,可以代替传统的管教式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班级学习和生活中有健康心理的形成。而班级心理健康环境的设置需要从班级氛围和教师榜样两个方面进行[1]。班级氛围的建立需要班主任做组织建设,在行为和谈话中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关心和爱护,减少抵触的心理,也让其情绪和情感能够在班级中得到表达,可以使学生感受爱的存在,能够相互尊重,对于个人个体有心理认识,在心理结构上获得健康的成长。其次需要针对班级的学习情况做环境建设,以积极学习和学习进步为标准,促使学生正视学习和成绩,能够建立积极学习的心理,愿意做主动性的思考和探究,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失败。这样的班级氛围下,学生的健康心理认知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成长。
        小学生的行为愿意去参照班主任,而心理认知都是以自身行为体会为主,所以在班级健康心理的环境设置上需要班主任做少榜样树立,让学生在模仿和分析中有教学心理的形成,这种班级风气的建设。比如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主动参与其中,并且积极主动,尊重校园规定,信守承诺等,这些不能让学生得到行为素质的提升,在心理认知上也能受到影响,愿意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想法,从而得到健康心理的建立。班级环境的设置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落实,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以带动个人想法和认识的健康成长。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班主任是除了家长之外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人,而且从有效互动的时间来看,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最为紧密。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上需要关注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分析校园环境和流行话题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从而把握心理教育的机会,指导学生建立健康心理。比如在低段学生之间会出现各自为中心的心理情况,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这种心理问题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

在此情况下,班主任要从低段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以团队游戏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在心理上学会认可,能够建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心理素质,这对于学生心理和文化学习的成长都有帮助。在目前的高段小学生之间,手机使用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心理问题,很多学生不仅将手机作为一个玩具,更当成了学习上的捷径,通过网络搜寻答案,而不是进行独立思考。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课余生活和兴趣提升,而且不利于综合学习能力的成长[2]。对于此,班主任需要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分析手机的帮助和弊端,然后指导学生建立手机使用规范,促使其建立正确的手机应用心理,促进信息认知下的健康心理建设。
三、班级管理渗透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一项任务,但是传统教育下的心理健康管理都是以单一性的管教为主,学生的接受程度低,其管理效果也没有得到保障。因此,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具体工作中,从具体的心理问题出发,做心理辅导和心理帮助,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在渗透策略上,首先要渗透集体心理,让学生感受班级中的主人翁作用,愿意与人合作,主动建设班级氛围,相互尊重,团结同学,约束自身。在方法上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建立班级制度,在校园活动中进行相互推荐,以此就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有自信心,愿意做自主性的思考。还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兴趣小组,使学生之间有共同的话题,也让素质教育得到实际的落实,可以促进个性化的发展,感受班级中的包容和同学之间的不同,集体心理认识会有整体上的提升。其次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做心理沟通,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做日常交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学生的心理疑问和问题可以与班主任作沟通,而班主任也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疑问做健康的引导。在沟通中的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减少批判,多做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的心理认识能够自我转变。
四、重视家校共育实践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同等重要,家庭会让学生放松,而校园会让学生学习。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家校共育的实践,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让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得到统一,实现对学生心理的引导[3]。在信息社会环境下,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家长推送年龄段学生心理易发问题,简述校园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并且从家长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家庭状态,从而与家长共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心理认知,能够有热爱生活、自主学习心理的意识成长。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教育引导,使其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有健康心理认识和心理素质的成长,为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的环境。而在实施策略上需要环境设置,让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的自主成长;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挖掘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指导;注重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教育渗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生活中有心理成长;重视家庭教育指导,营造心理教育的空间,使小学生的心理在少年阶段有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麻义庵.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20(15):216.
[2]李登秀.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学周刊,2020(09):163-164.
[3]胡靖.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对策[J].求知导刊,2020(11):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