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一个词越来越频繁的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系统,它就是“绘本”。在人口密集的城镇里,一家家绘本馆门庭若市。各幼儿园也纷纷引进自己的绘本课程,开展相应的绘本阅读活动。所有一接触到绘本的人都狂热地爱上了阅读,爱上了读书。进入绘本的世界,恍若就像进入了桃花源,这里有芳草落英、有良田美池桑竹、有阡陌鸡犬相闻,无论是幼儿还是成人,都会在这里怡然自得,留恋忘返。因为透过画面,幼儿得以进入了不同的世界,从丰富生动的故事中,他们学会积极、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所谓“缺陷”,学会用幽默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会充分享受温暖的亲情和友情,学习团队合作与分享的精神……,绘本就是孩子们的一片桃花源。
作为幼儿教师、作为父母,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是孩子们将我们带进了这片桃花源,让我们的心境渐渐沉淀下来,审美趣味也在慢慢地提高。可是,有些人却还没有体会到绘本的美妙之处,很多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让幼儿和教学活动都因此变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
一、重视过程轻视兴趣
每一次绘本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都会刻意安排自主阅读的环节。自主阅读前,老师通常会有意识地提出要求,让幼儿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读。如提醒幼儿要一页一页仔细地阅读,要关注封面、环衬、扉页、封底的信息,要先猜测故事情节发展然后在阅读中验证等。可是,在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读,他们随心所欲地翻看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和同伴交流几句,虽然不符合老师的要求,可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投入。比如《嘘》这本书讲述的是关于父女之间亲情的故事,如果老师让幼儿自主阅读,虽然有问题“观察爸爸和松利情绪是怎么变化的?”但是当自主阅读结束,老师提问时,一些孩子侃侃而谈,可是却往往答非所问,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自己在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 比如看到许多动物,有什么,什么。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孩子有时候关注到的细节可能是我们成人不曾发现的。
二、重视意义轻视感受
在绘本教学中,挖掘有价值的教育意义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模式。一本图画书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因此,在活动结束前,很多老师都会习惯性地问幼儿:“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当孩子们各抒己见之后,老师还会补充一个总结性的陈述。老师想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教育意义灌输给孩子,但老师煞费苦心挖掘的教育意义孩子们是否接受并且理解了呢?比如《水果跑啊跑》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一个个水果成了活泼、调皮、霸道、充满正义感的生动角色,它们开起来运动会。孩子们在感知趣味性的同时,体验到了语言的韵律美。虽然孩子的感悟有些稚嫩、粗浅,但那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师可以对此进行适当的提炼,但切不可架起空中楼阁。
三、重视课堂轻视延伸
很多老师提到绘本教学,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在课堂中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景,对课堂外的延伸阅读却很模糊。?我们知道,幼儿喜欢反复阅读绘本。如在亲子阅读中,家长们常常发现同一本书孩子会要求看多遍,似乎百看不厌,而且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绘本教学局限在短短30分钟的课堂之内呢?一次或者两次教学,并不能满足幼儿对于同一绘本的阅读需求,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外的延伸阅读来拓展绘本教学的空间与时间范围,进一步满足幼儿的阅读兴趣。如一日活动中的来园时间、餐前餐后时间、课间、游戏时间都可以安排阅读,让幼儿与同伴、老师交流阅读感受,或者用语言、动作演绎绘本,当幼儿遇到阅读困难时,教师适时地提供支持和指导。除了在幼儿园,还可以发动家长在家中开展亲子阅读,以亲子互动的方式让绘本教学取得实效。 四、重视局部轻视整体
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的一个完整故事,是图文合奏,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种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如《我的妈妈在哪里》这个绘本故事,单单让幼儿观察图画,幼儿想象到、说出的内容可能与文字完全不搭调,在结合文字部分之后,往往会恍然大悟,而且会不自觉的模仿其中各种动物的叫声。还有的老师过分关注文字,忽视幼儿观察画面,直接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这使绘本教学看起来像是故事教学。
五、重视语言轻视整合
纵观目前幼儿园绘本教研的现状,我们发现语言领域的绘本教学研讨活动占主导地位。我们知道,绘本教学包含在早期阅读中,早期阅读包含在语言教学中。因此,很多老师在开展绘本教学时,都习惯于从语言的角度挖掘教学点。”其实,很多绘本的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多,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语言智能,同时也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个人内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因此,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时要遵循整合性的原则。比如在《别再多管闲事了,波兹》第二次活动时,就可以让幼儿说说他们对农场的了解,还可以进行体育游戏“别踩小花”、“驮东西”,还可以表演农场的趣事(骑马、喂动物、挤牛奶、开拖拉机)。
那么如何引领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感受童趣、分享快乐呢?我有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声情并茂
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幼儿阅读,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进行《谁咬了我的大饼》这个活动时,教师就应该模仿小猪、小鸟、鳄鱼、河马、小狐狸不同的语调、动作,把绘本中的文字部分夸张地读出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在幼儿观察封面之后,马上抛出问题:“到底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这是谁的咬痕呢?小朋友们来猜一猜?”,让幼儿在阅读中逐渐解疑,与自己心中的答案不断对比,最后在喜悦之中恍然大悟,“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了大饼。”
二、引导猜想
一些绘本是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旋复式的结构。导读这样的绘本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旋复式的结构,引导幼儿们参与到推演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来,引导幼儿的猜想情节,让故事在幼儿充分想象中完成衔接。比如《嘘》这个故事,每当有动物来找松利玩的时候,她都会说“现在不可以”,为什么呢?”爸爸总会发出“嘘”这个声音?为什么呢?虽然同样的句型,因为有了不同的情绪变化,爸爸的是嘬嘴——眼角向上抬——耸肩——露出可怕的表情——大声喊叫,松利的是摇手说不可以——笑——哭——笑,从而推动情节的渐变,让幼儿在观察想象之中理解故事,体会浓浓的亲情。
三、指导看图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急着翻页,让幼儿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幼儿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在绘本中经常会出现通过细节的刻画隐藏线索,使主题更加鲜明,情节更有趣味。如《神秘的大衣》这本书,在封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老先生穿了一件巨大无比的大衣,从里面露出一些动物,他是谁呢?他的大衣里是怎么样的?幼儿往往会急切地向下翻去。这时提醒幼儿 不要着急,注意看环衬,挂钩上瘪瘪的衣服,谁的衣服呢?还有背景上的影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已经发自内心爱上绘本的人们,让我们发动更多的力量,与幼儿共同保住这片珍贵的桃花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