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多地应该在家庭中进行。家庭教育将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家长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宜。
关键词:严而不厉、爱与溺爱、家长的威信、赏识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在孩子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多地应该在家庭中进行。据一项调查显示:有80%的家长希望孩子得到早期教育,但又不知道早期教育该如何下手。何谓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呢?狭义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教育将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家长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能力
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主要是指家长运用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技能、策略和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能力:
(一)了解、认识孩子的能力。了解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要教养好儿童,我们非要懂得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不可。”因此,家长必须注意:1.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要去接触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在身心发展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前一阶段的发展是后一阶段发展的基础。2.要了解孩子的各种权利,享有生存与发展、娱乐与游戏、参与与受教育等各项权利,要维护好他们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把孩子当作权利主体,鼓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3.要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孩子到学前期已有了参加劳动和学习、游戏的需要。4.要了解孩子的个人特点,孩子在感知动作、学习方式、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产生出个体差异,家长把握好孩子在学习上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
(二)观察、记录孩子的能力。家长去观察、记录孩子也是为了全面、深刻地理解孩子,获得真实材料,并加以记录,为分析、评价孩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家长必须做到四化:1.观察要经常化。做个有心人,察言观色,听话听音,把握孩子的心理脉搏。2.观察要全面化。无论是孩子的体力、认知、语言、情感,还是社会性、美感的发展,都要予与关注,不能有一方面的疏漏。3.记录要简洁化。把孩子身上出现的典型行为加以记录(图画、表格、速写、日记等形式)养成记录的习惯,用小本子及时记录。4.记录要多样化。除了用文字来记录,还可以通过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多种家用电器来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
(三)分析、评价孩子的能力。分析和评价孩子是为了有效地指导孩子、促进孩子的发展创造条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分析孩子。家长在掌握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不随意取舍、以偏概全、片面行事。2.正确判断孩子。家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作出判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主观臆断。3.科学评价孩子。对孩子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总体水平进行评价,不能偏向或轻视某一方面,作出鉴定,以保证结论的科学性。4.纵向比较孩子。应以孩子为参照系,实行纵向比较,把孩子的今天与其过去相比,看其是否有进步,而不要把孩子与同伴的优点相提并论。
(四)指导、发展孩子的能力。家长在评价孩子的基础上,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给与孩子具体的指导,帮助孩子扬长避短,以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1.指导的早期性。对孩子的教育,家长要尽可能地早开始,不要等出现了令人不满的现象以后再进行教育,使孩子的事故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2.指导的针对性。家庭教育过程极其错综复杂,有许多事情是始料不及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家长要进行什么样的指导,对症下药,而不能“张冠李戴”。3.指导的艺术性。教育要以正面为主,养成好习惯,使孩子乐于接受,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注意方式方法,讲究策略和艺术,否则,说破嘴皮,也难以奏效。4.发展的全面性。家长要立足今天,面向未来,树立现代人才观,培养孩子做现代人的各方面素质,使其全面发展,培养其广泛的兴趣和爱好。5.发展的多样性。社会需要大批各种各样的人才,家长应从孩子的个体差异出发,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将来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能人云亦云,盲目攀比,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
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方法
家长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指家长运用自己的教育能力、科学知识去正确的教育孩子。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孩子要严而不厉。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才能把他们教育好,怎样才算严格?打骂罚跪、小恩小惠、强迫学习,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严格,而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摧残,使幼儿容易养成固执、倔犟的脾气。对孩子教育要严而不厉,要讲清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孩子会做出一些“蠢事、错事”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根源,给予鼓励,给孩子以改正错误的机会。
2.对孩子要爱而不溺爱。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特别是如今的独生子女,如今的隔代亲,他们爱自己的孩子(孙子)胜过爱自己。长者的爱,是不让孩子冻着、饿着、病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尽力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有困难给与帮助,这种爱是正常的爱、合理的爱,这种爱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把爱当成一种动力。溺爱是一种没有理智的爱,有害的爱,视为“掌上明珠”、“以我为中心”,看自己的孩子是“一朵花”,看别人的孩子就是“牛屎巴”,这些都是溺爱的表现,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3.对孩子要注重智力的开发。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好学,长大成才,想把愿望变为现实,就得重视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其实自然界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源泉,多让走出室外,与外界接触,相互发生作用时就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开发了智力。不要传统地看重知识技能的掌握,重在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启发智力教育的关键。再者游戏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手段,儿童最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发展他们的感知觉、记忆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书籍也是发展幼儿形象思维和语言的最好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
4.父母的威信。凡是做父母的,几乎都想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孩子听自己的话。然而,由于各人对威信的理解不同,建立威信的方法各异,效果也就大不一样,有信奉“棍棒底下出才子”的;有采用“小恩小惠”连哄带骗的,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要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最主要的是做父母的要注重自身修养,身教重于言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是与对孩子的正确培养、健康成长成正比的。
5.良好的家风。在家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父母言传身教的事实依据。“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也正是这个道理。一个家庭,既有民主又有集中,和和睦睦、其乐融融,民主型的家风是一种最完美、最有效的家庭教养模式。家长要尊重、信任、平等地对待孩子,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6.让孩子走出“温室”。一块玉石不经雕琢,不可能成为精美的工艺品,同样道理,孩子不在生活中得到磨练,也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这就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体育和智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让孩子到室外走走、跑跑、看看、跳跳,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让孩子晒晒太阳、吹吹风、看看海、踏踏浪,这对增强体质和开发智力是有益无害的,也不失为家庭教育的一个亮点。
7.不可缺失的情感教育。如今的家庭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多数父母或多或少的都有点溺爱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以孩子为中心,这就是缺乏情感教育的体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造就人,教育的过程是感化人,是用情感来感化孩子,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被教育者富有爱心,把父母的爱、老师的爱、长辈的爱传递给同伴,会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人。
台湾幼儿教育专家刘志芬教授说:“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而且正走向家庭化和社会化。”我认为,培育孩子不仅仅是要把他养大,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应明确地意识到你,我们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行为规范的启蒙老师。
总之,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家长,其次就是孩子,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而不是强行给孩子大量的刺激和灌输。“拔苗助长”只能是适得其反。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长与孩子互动互进式的,而不是家长与孩子单向促进式的。这才能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