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9期   作者:刘 娟
[导读] 职业教育是培养现代产业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而现代工业强国都是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
        摘 要:职业教育是培养现代产业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而现代工业强国都是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我国的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工作。本课题立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通过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场营销技能赛项的情况分析,论证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作用。对高校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有效作用进行论证以及对竞赛实现途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
        一、概况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不论是高职院校的数量,在校生人数,还是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却普遍存在高职院校毕业生难就业的情况。大量高职毕业生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原因不在于毕业生过多,而是毕业生整体素质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学校在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形式和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学生的综合管理等方面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市场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为了快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节奏,改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得刻不容缓。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训练才能够成长的。技能训练的方式有多种,专业技能大赛正是这样一个重要平台。近年来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层出不穷,大赛绝不仅仅是从各个职业院校中选拔选手参加一次集中的比赛,它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竞赛本身,可以使大赛将技能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专业发展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上,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是培养现代产业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而现代工业强国都是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时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本文拟从组织、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营销技能赛项的具体实际出发,对高校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有效作用进行论证以及对竞赛实现途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营销类岗位是目前社会应聘中较热门职业。具有相关专业的营销类人才,更是企业非常迫切需要的。很多企业招聘营销人才时,不仅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对口人才,更需要具有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营销人员。通常营销类岗位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用人单位一般要求应聘者具有两至三年的工作经验。尤其在不少热门行业中,营销类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增长。例如房地产销售行业的迅速增长,使房地产营销类人才大量需求。招聘的人员不但需要有娴熟的营销技巧,更需要具有房地产的从业经验,还要懂得房地产构造,具有行业内的相关知识,做到全方位地为消费者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更加需要综合型人才,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具有执行力和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营销人员如不能及时掌握行业新知识,不能利用新知识拓展新市场,不懂得凝聚了新知识的产品和服务,去发展市场就会有难度。另一方面,营销人员如果缺乏高效的执行力与敏锐的观察力及扎实的销售技能,企业将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弱势。虽然近些年我国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呈上升的势态,并且成为了非常热门的专业。但是不少企业仍出现花高薪也难聘请到所需人才,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缺少实践能力。企业需要一批既熟练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销售技能,又对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技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具有高度敏锐性。同时,还须具有市场调查的预测能力,规避风险,应变能力强,积极开拓市场,果断的营销决策,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全、技能精湛、专业突出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教学培养方式过于统一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由于其教学形式的独特性,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得教学时间短,任务重,教师在教学固定的时间内,容易忽略学生兴趣的培养,难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和专业属性做到因材施教。教学培养方式的过度统一,学生的自觉性难以激发,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的发展。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由于培养模式的统一,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实用性不强,缺乏知识的理论上的专业独特性,社会实践的开拓性也不足,学生的实际知识与综合能力与企业的发展需要拉开巨大差距。企业需再次对毕业生进行专业系统化的培训,这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招聘毕业生的热情度,使本应取得专业优势的市场营销人才,面临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本知识的教授,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高职院校仅局限于学校内的教学,使得学生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难以跟上社会发展步伐,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被广泛运用,实验室的建设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严重不足,大多高职院校未能快速转型,还停留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教学内容上,一味照搬照抄西方现有的理论知识体系,未能实事求是,把教材内容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创新不足,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近年来,许多高职院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未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做到真正因材施教,培养社会发展满意的营销人才。
        (三)缺乏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特征,其专业特性决定了市场营销人才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种种因素面临各种困难,导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环节中,理论课教学时数安排多,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安排少。即使有所安排,只是安排些参观类的实践活动,或是让学生根据命题做市场调研,并撰写策划报告。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通晓理论知识,不擅长实际操作,更不会具体地去对营销实践活动进行开展,基本上难以达到让学生胜任实际操作的效果,为此课程学习达不到教学目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重任,只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甚至把教学地点就放在实训现场,实行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能使学生快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四)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沟通上存在严重不足,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根据自我的教学理念培养人才,对企业的具体运作形式以及出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完全知情。由于老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营销实践未能有效对接,使学生只是从老师的教学中了解到欠缺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性。虽然部分老师具有营销的实践经验,但是多数都是在企业兼职中积累的,所掌握的实践技能并不够充实,由于教学任务、科研压力大,使得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即使营销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也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在给学生的讲解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上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校培养模式出现严重问题与挑战的重要原因。
        (五)市场营销专业难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市场营销专业难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究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企业加以拒绝。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保守企业内部机密和减员增效是其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企业不会自觉地去承担培训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甚至很多企业也不愿提供相应的实训条件。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多数企业都不愿意去接纳众多分散的学生。二是企业对学生的临时需要与学校安排学生实训的时间存在冲突。有些中小企业产品具有时效性,为了推销产品,需要在短期内拥有大量的推销人员,但高素质营销人才却一时难以召集,便把目光投放在高职院校,他们要求学生能在短时间的实训中为企业增效益,而学校对学生的实训安排却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特定技能上。因此,在学生实训环节上,双方的目的不同,时间安排也存在矛盾。
        四、技能大赛是引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动力因素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培养技能扎实、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是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最活跃最积极的动力因素。如图一所示,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抓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理念,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图一 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竞赛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师教学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来的高职毕业生只能纸上谈兵,实践中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较弱。正如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指出的:要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填补了这部分空白,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平台。一方面,学生通过竞赛磨炼了意志,增强了竞争意识,明白了面对困难要坚持不放弃,而这些正是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体制因竞赛逐渐改革。长久以来,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以“德、智、体”评定学生的在校表现。如今,学生技能竞赛的奖项也得到大部分学校的认可,将其作为学生评优评奖、专升本的一项考察要素。这也让学生从不实践或者不愿实践向主动实践转变,实现“以赛促学”。  
        (二)竞赛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每年的竞赛项目都是以近几年市场营销行业中的实际工作任务为项目载体。教师在带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读竞赛相关文件,与企业、行业专家进行对接,共同解读竞赛文件,甚至需要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相关岗位能力、用人标准、工作程序以及职业目标,了解行业最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才能指导学生在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积极要求到企业学习,以弥补技能大赛中暴露出来知识结构性缺失的不足。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夯实,提高了教师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回到课堂教学后,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推动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技能大赛的准备到竞赛的过程,教师本身的专业核心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都得到全面提升,很好的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竞赛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
        1、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不仅竞赛项目本身是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行业专家也会参与比赛的命题和裁判工作。比赛期间,组委会也会请来行业专家通过座谈、报告等方式介绍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行业规范和先进的工艺,并且参赛教师也能和来自全国的同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更新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了工作能力。
        同时,在这期间教师得到的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案例也可以转化为教师教学中的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
        2、检验教学,促进改革
        技能大赛通过来自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学生的同台竞技,不仅能够展现各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也是对学生所学,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情况的一次综合检验。大赛结束后,各院校都会对竞赛的全过程:组织、训练、比赛、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这也是对前期的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次全面总结。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技能大赛与课程体系和教学策略对接,形成“学-训-赛”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大赛机制的长期运作,必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以及教师的道德素养与技能水平以及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诸多方面有深远的促进作用。以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3、树立“工匠精神”
              师生在竞赛准备过程中,为了要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离不开对实践技能反复操作和优化,不断追求极致。才能磨练出精湛的技能。每一场比赛往往要持续几个小时,整个比赛可能要持续好几天。在比赛中,学生就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心无旁骛。完成一次比赛,也把刻苦学,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了学习生活中,在师生心目中树立大国工匠的理念和信念,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的道路。
        五、完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探讨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重视,其有效性也在国内外教育实践中得到验证,许多职业院校都将组织学生参赛和举办校园技能竞赛活动作为激励学生成长的一个新途径。但由于各种限制因素,这种作用和效用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第一,数量有限的竞赛活动无法全部覆盖到全体大多数学生,竞赛的受益面还偏小。经调查,某高职学院仅有15.8%的学生曾经参加过各类技能竞赛。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提高。第二,随着技能竞赛的不断增加和拓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到竞赛中来,教师资源越发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对辅导老师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第三,各高校的教师激励机制还没有健全,缺乏针对教师的培养机制,从长期来看会抑制教师的热情和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第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技能竞赛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限制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重要物质因素。当前,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和企业赞助。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其他方面的投入是极其有限的,有的高校甚至是空白。第五,各个学校由于历史、专业地位和行业背景等原因,拥有的企业资源差异很大,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其需要借助更多企业的力量。就云南省市场技能大赛而言,大赛可依靠的企业资源相对有限。当然随着大赛的发展不断壮大,竞赛宣传不断扩大,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资源参与其中。
        为了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使竞赛进入到良性发展,笔者针对目前竞赛中的限制因素提出几方面完善建议。
        首先,多途径提高竞赛参与率,扩大竞赛受益面。如学校依托某个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大型综合性的校内外竞赛活动,各院系根据自身学科、专业和办学特色及自身条件,创办适合本院系学生特点的竞赛活动,或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相关的竞赛活动。只有竞赛项目的多样化,更多数量的竞赛平台,获奖项目的增加,学生才会有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和热情,,竞赛活动的覆盖率和收益率才会提高,技能大赛才会有价值。另外,组织一些辅助竞赛的活动,使学生们更加了解技能大赛,提高竞赛在学生中的知晓率,例如以辅导竞赛项目为内容的讲座,参赛项目交流会,得奖项目总结宣传会等。
        其次,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护辅导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学校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以提供教师培训和去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作为激励的手段,学校应该设法为教师培养和到企业挂职锻炼提供必要的资金、条件和机会。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而是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
        再次,提供物质保障,维持竞赛的良性发展。必要的资金、场地、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重要物质保障。在学校加大对学生技能大赛资金投入的同时,学校更应该拓宽对外交流的渠道,开展校企联合、校校合作,更多的整合社会资源,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充实的物质资源保障。
        最后,注重竞赛成功的转化,教师把学习到的行业前沿知识、新工艺和新技能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注重竞赛项目的实践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核心能力,而非获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核心能力,尽量减少比赛的功利性。
       
        {本文由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技能大赛引领下的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J0549]资助}
       
        参考文献:
        [1]余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研究,2019,4
        [2]徐匡迪:知识经济的基础在知识的传播系统.《知识经济专家谈》,2018.9
        [3]理查德.莱特:穿过金色阳光的哈佛人[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20.12
        [4]胡贤民.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研究初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5]张青辉.专业技能大赛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发展的问题探讨[J].中外企业义化旬刊,2019.6
        [6]何云春.高职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