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关乎每个人的利益,需要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奉献其中。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我们要认识到他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要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大学作为育人场所,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态观教育,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只有这样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更好的实现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观;教育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人们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维护身边的环境,我国的生态环境总体来看,还是良好的。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条件的丰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然而,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在大部分国家发展经济的前期,可能由于发展经验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能很好的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了在经济发展起来后,生态问题成为了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某些领域或行业也存在一些环保问题,但总体上是良好的、是可控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目前出现的生态问题,给我国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作为即将走入社会,进入到各行各业的大学生,加强他们的生态观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探寻加强大学生生态观教育的路径,引导他们能够真正重视起来,付诸行动。
一、真正发挥好课堂教学在大学生生态观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的人文环境和课堂的教育对大学生生态观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对学生有生态观方面的教育,但是具体专门教授生态的课程较少。大学生生态观教育的重任一般都是落在了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的身上。大学开设有选修课,思政课老师一般会在公共课上向学生传授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学课程都是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如果学生不是生态学或者环境专业的学生,一般很难接触到系统的生态知识学习,即使学校开设的有选修课,老师一般会侧重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生态观教育一般也是包含在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之中,课堂方面生态观教育的意识还未得到很好的重视,这是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一点。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最活跃的阶段,他们的气质和秉性尚未定型,所以课堂教育和老师的辅助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的一些大学里面,老师在课堂上会穿插讲解一些生态方面的知识,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的明显,一来是由于对于非生态学方面的学生,很少有具体教授生态方面的课程,二是即使部分老师讲过生态方面的知识,效果的好坏也难以评价。鉴于此,我们在强调课堂教学在大学生生态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做到两点。首先,应该把生态观教育明确的纳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当中,因为除了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之外,很少有学生接受过专门的系统学习,大部分高校学生一提到生态保护,思维仅仅停留在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这些小的方面,这种认识是微观的、是不全面的。二是虽然课堂有生态观教育,但是效果不明显,因此,这就要求,课堂生态观教育要经常开展,要注重学生接受的程度,并学会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
二、切实发挥出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生态观养成中的引导作用
对大学生开展生态观教育,我们要充分肯定老师在其观念养成中的引导作用。除了同学之外,老师和同学们日常接触时间较长,关系亲密,老师讲授知识的技能和平时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三观以及生态观的形成。我国的高校注重培养学历和素质双重发展的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比较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和一些法律基础的培养。大学生虽然年龄渐长,但是由于气质尚未定型、社会阅历不够,他们的三观还需要老师引导形成。虽然高校注重学生生态观教育,但是除了那些生态学专业的老师之外,缺乏专业传授生态知识的老师来教育那些非生态学专业的学生。鉴于这种情况,高校要优化教师结构,加强生态学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高校要顺应现在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趋势,应该多多引进那些和生态学专业相关的高层次人才,着力打造一支能够专门教授生态方面知识的教师队伍,从而能够真正把学生关于生态方面的知识系统化、专业化。发挥好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生态观养成中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主要应该发挥专业课老师的作用,因为这些老师具备专业知识,素质过硬,接受过系统的教育,鼓励这些老师负起责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达到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因此,学校也应该创设环境鼓励这些老师积极投身到学生的生态观教育之中,老师自身也应该认真负责,增强主动性。第二,发挥老师的作用也应该强调辅导员老师在学生生态观教育中扮演好重要角色。我们的高校一般都配备有辅导员老师,他们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由于工作的性质,辅导员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比专业课老师多,他们很容易和学生交朋友,更能理解学生的心里想法。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态方面的知识仅仅是改造了主观世界,更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付诸实践,辅导员老师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把生态观教育融入到行动中去,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从日常生活做起。
三、积极创设出丰富生动的活动促进大学生生态观的践行
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生态观方面的教育,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对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感性的认识。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实践的环节必不可少,高校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亲身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应该在综合多方因素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自觉投入环保活动的队伍,从而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
我国的教育历来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但是,在实践方面做的还不是太好,理论和实践还没有很好的充分结合。根据这种实际情况,要想使得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注重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开展生态观教育的实践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开展活动的主题要和生态观教育密切相关,不能偏离这个主题。活动开展之前,要在学生之中做好调研工作,要开展学生可以接受、能够完成的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热情,以便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活动组织者要加强对活动的规划和领导,活动应该设置反思环节,不能让学生参与的热热闹闹,结束时一哄而散,应该设置讨论、反思、分享环节,要注重活动开展的效果。其次,所开展的活动应该兼具实用性和有趣性。学生现在还没有进入社会,所参加的活动难免有局限。活动的组织者应该从这种实际状况出发,所开设的活动既可以选择校园场所,也可以选择在学校附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进行。设置的实践活动内容既要有趣,又应该易于操作,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启发作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诸如废物利用、垃圾分类等方面的活动,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奖励。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有国家宏观方面的指导规划,也需要每个人的微观行动。充分挖掘大学生群体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依托学校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及早的引导,能够把这一大部分人的力量集中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来,以此,希望能够促进美丽中国目标的早日实现。